本篇文章4916字,读完约12分钟

从北面的虎门到南面的港澳,珠江口是一个叫伶仃洋的水域。小岛屿分散在整个领土上,海洋并不“孤单”。整个水域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虽然面积不大,但包括改革开放初期首批设立特区的深圳和珠海,这才是改革开放的真正前沿。位于珠江入海口的珠海,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从一个经济落后的边境小县转变为一个新的花园城市,成为珠江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

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改革开放40年来,珠海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蓬勃发展。精密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石化工业、电力和能源已成为珠海的支柱产业,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17年,全市区域生产总值达到2564.7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5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88.7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30.45亿元。在这些伟大的成就背后,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珠海有什么经验可以学习和推广?有了以上问题,《金融时报》记者了解了三家公司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金融力量。

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格力电器(000651,诊断单元):在银企互动中升级成长

改革开放40年来,珠海从广东省南部一个默默无闻、经济落后的边境县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的重要节点城市。在这股不可阻挡的改革浪潮中,本土企业奋勇前进,辛勤耕耘,谱写了一首又一首精彩的赞歌。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业作为活企业的灵魂和壮大企业的精神,不断扩大和深化与实体经济的交流与互动,走出了一条银企互动升级的宽广之路。作为当地的代表性企业,格力电气的成长历程可谓这条升级之路的“活样本”。

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走进格力电器高大宽敞的公司大厅,映入眼帘的是“空谈在国家犯错误,努力振兴国家”的八个大字。由于这种努力工作的精神,格力电器已经从一个只有几个工厂和几条生产线的空制造商成长为一个产品出口海外的多种类家电制造商。“一路上,我们不得不感谢中国农业银行(601288)的帮助,这不仅是因为农业银行在我们最初资金短缺时决定贷款,也是因为它多年来的持续服务。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一直与ABC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格力电器财政部部长助理夏勇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记者。

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格力电器与农业银行早期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基础支付结算和存贷款服务上。随着公司的发展,产品出口海外,跨境金融服务成为格力电器当时主要的金融服务需求之一。2016年初,在农行珠海分行的指导下,格力电气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在农行珠海分行落地,大大降低了业务周转的财务成本,更大程度上集中了内外部资金,提高了整体资金和财务资源的运营效率,降低了各成员的资金成本。2016年7月,鉴于格力电器海外子公司海外贷款即将到期,市场融资利率高,短期资金存在暂时缺口,农行积极宣传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发布的《关于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和完善相关政策的通知》,为其提供了最佳方案——人民币跨境贷款。产品流程简单,所需数据简单明了。不到一周时间,格力电气通过人民币跨境贷款的方式拨出资金偿还贷款,迅速实现了集团内部资金的配置,拓宽了海外企业的融资渠道。同年9月,结合中国农业银行公布的《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中发布的优惠政策,格力电气成功从广东省最大的金融机构单一业务——中国农业银行珠海分行流入2.2亿美元的外债,极大地便利了企业的资本运营。

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与其他大公司一样,随着自身规模的扩大和成功上市带来的融资渠道的拓宽,格力电器对银行金融服务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资本层面,而是提出了全面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农业顺应潮流,中国农业银行珠海金阁支行成立,以“金鸡路+格力”为内涵,专门服务格力电器总部。“ABC坚持‘与您一起成长’的理念,并紧跟格力的发展步伐。无论格力走到哪里,ABC都会紧随其后。”农行珠海吉大支行行长陈伟胜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记者。

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谈到多年为格力电器服务的经历,陈伟胜颇为感动:“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紧跟企业的需求,树立‘与您一起成长’的理念。”事实上,在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中,企业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外都在成长,它们需要金融机构“与自己一起成长”。它们还需要金融机构适应时代,不断提升银企互动。

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Nasida (002180,诊断):展示资本市场的力量

如果说格力电气的故事反映了银行和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进行的互动升级,那么纳希达的故事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当地的中小型科技型企业从专利开始,依靠科技发展,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Nasida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为龙头的本土企业,主要从事通用耗材生产、成像及输出技术解决方案、印刷管理服务。

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在谈到创业团队为何选择落户珠海时,纳希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建洲表示,一方面,创业团队有在珠海格力集团工作的经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有很好的营商环境,广东省政府有很好的服务意识。”换句话说,当地的土壤适合个体经营者的成长。”张建洲说道。

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那斯达克成立之初,坚持以科技求发展的总体战略。“打印机行业在全球拥有超过20万项专利。如果你想在这个子行业中成长和发展,专利技术是不可逾越的基本门槛。2001年,我们觉得专利问题是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如果解决不了,肯定会影响后续的发展。凭借专利,到2006年,该公司在出货量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市场份额进入了全球子行业的前列。这就是Nastar从专利开始的原因。”张建洲向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解释道。

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谈到依靠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我们不得不提到两年前被业内称为“蛇吞象”的跨境收购案。2014年,Nasida进入了中小企业董事会。在收集大股东的资产时,它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迅速变得更大更强。与此同时,Nasida(当时名为“Apex”)开始测试海外并购,并首次攻击其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耗材制造商和供应商scc。2015年,建行珠海分行与建行纽约分行合作,为纳塔尔收购scc提供融资服务。通过“内部保险和外部贷款”,成功融资金额超过3.5亿元。最后,在建设银行总行战略客户部、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和那斯达克高级管理层的密切关注下,此次“空前”的融资宣布在短短两个月内完成,那斯达克以6300万美元的价格成功购买了SCC 100%的股权。

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2016年,纳斯达(当时被命名为“顶点”)发起了对美国利盟的收购。因为当时的交易金额甚至超过了Nastar的总市值,所以这次收购几乎被视为“幻想”。"这个项目最终可以依靠资本市场实现."张建洲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为了解决财务问题,纳斯达克选择了泰盟投资集团和硕达投资旗下的君联资本作为合作伙伴,中信银行(601998,咨询公司)作为全球牵头银行和综合协调银行,负责海外M&A贷款服务。在M&A交易结构和融资方案方面,买方集团最终决定以“M&A贷款+定向增发+大股东贷款%2b股权质押+定向增发eb”的方式推进M&A案。在谈到银团贷款时,张建洲表示:“选择中信银行的决定在一开始是正确的,这不仅是因为中信银行在‘走出去’方面有足够的经验和高度的专业素养,也是因为中信银行在服务过程中表现出了高效率。”

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2017年,为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NASDA以5.56亿元现金收购了行业内三家知名兼容墨盒制造商各51%的股权,并取得了控股权。经过近几年的资本运营,NASDA完成了从零部件到打印机设备和管理服务的印刷产业链布局,为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质客户提供一站式印刷耗材、印刷配件(包括印刷耗材芯片)和打印机设备采购服务。

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纳斯达的成功不仅为珠海乃至全国利用资本市场走出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再次展示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关系,巩固了金融回报的本源和实体立足点的确定。

港珠澳大桥:金融创新的体现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的大型跨海通道,是跨越伶仃洋海域的世纪工程。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指日可待。港珠澳大桥作为内地与港澳之间唯一的陆路通道,肩负着促进三地深度融合、互利发展的历史使命,责无旁贷。"如果粤港澳大湾区曾经是一个概念,港珠澳大桥是一个真正的载体."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助理兼财政部长苏毅说。

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港珠澳大桥连接了广东、香港和澳门,不同地方不同的体制和机制使这座桥从一开始就是创新的代名词。「我们的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资助的公共机构。这本身就是一项创新。”谈到大桥管理局的由来,苏易文说:

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其建设规模和投资额超乎想象。如此庞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仅靠政府融资是完全不可行的,资本市场融资是必不可少的。据了解,港珠澳大桥项目总投资约为1200亿元。港口和连接线部分由广东、香港和澳门政府投资建设,总投资约700亿元。主桥总投资约480亿元,中央政府和粤港澳政府共同出资约204亿元,占主桥工程造价的42%。其余资金由项目法人通过银行贷款解决。其中,贷款部是由中国银行(601988)牵头组建的银团。在选择其他参与银行的过程中,中国银行保证香港、澳门和内地银行在组建贷款辛迪加时享有同等参与贷款的权利,香港、澳门和内地银行在准备人民币贷款时享有与其他内地银行同等的竞争机会。

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三地政府的共同贡献和三地银行的平等参与带来了两个明显的问题,即货币兑换和货币退出。“这是施工过程中的一个实际问题。这不仅需要三地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还需要在金融政策层面上的突破。”苏易文说道。为了促进桥梁建设的顺利进行,金融领域的业务和模式创新势在必行。“创新从来都不容易。很多时候,创新是一种特殊的产品,跨境人民币业务在最初生产时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苏易文说道。

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幸运的是,基于项目的特殊性,港珠澳大桥项目既有影响力又有政策护航。我们可以在财政支持方面做一些尝试。”苏毅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作为建设者,我们在建造这样一座与众不同的桥梁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过去向别人学习,现在别人也向我们学习。”说起修建港珠澳大桥的14年经验,苏怡不无激动。

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2017年12月31日,大桥主体工程供电及照明系统施工顺利完成,全线通明。如今,从珠江上看,这座桥灯火通明,蜿蜒曲折,就像卧龙躺在丁玲的海洋上,只需几天就能起飞。目前,港珠澳大桥的硬件基础已经完成,近期将正式通车,相关服务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前,海峡两岸往来的车辆是左舵驾驶还是右舵驾驶,以及车辆配额问题,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对此,苏毅表示,大桥管理局已经考虑过这类问题,粤港澳三地政府也已经作出安排。此外,在提高车辆通行效率方面,广东省和珠海市地方财政部门积极探索,在便捷支付方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2015年6月,横琴珠海推出全国首个跨境公交受理金融ic卡项目。联华桥班车的乘客可以“闪付”,享受便捷的微支付服务。这种即时微支付服务为港珠澳大桥的收费模式提供了借鉴。2016年底,PICC P&C横琴支行为澳门单品牌车辆签发了首张保单,这是首张针对进入澳门的单品牌车辆的汽车保单,成为港珠澳大桥开通后对出入境车辆保险安排的初步探索。

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自2016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和珠海中智将港珠澳大桥银联卡移动支付应用推广作为一个重要项目,已提交省市政府和大桥管理局研究讨论,并推动中国银行广东分行研究开发基于银联卡的港珠澳大桥兼容银联卡移动支付方案。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指导和珠海分行的协调下,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创建了“银联移动支付应用平台”,支持中国银联各种卡的受理、海外银行卡的拓展和增值应用服务的叠加。目前,港珠澳大桥银联移动支付应用项目将进入关键实施阶段。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继续指导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就技术和业务问题与中国银联广东省分行和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进行沟通和协调,力争在大桥正式通车前完成pos网站安装、收单协议签署、电子支付协议沟通、大桥内部试运行等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将积极推进港珠澳大桥银联移动支付的宣传和推广,引导更多居民积极使用银联移动支付。

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在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珠海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改革开放的金融故事。这里依山傍海,河流纵横,水漾碧波。晚上,漫步在珠海的沿海公路上,你可以看到港珠澳大桥的小灯,出海的明月,照耀着珠江,一切都还在继续...

标题:珠江涌春潮 金融助力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