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3字,读完约4分钟
自去年4月上市以来,四川自贸区建设呈现出加快企业集聚、便民措施初见成效、改革创新亮点频现、外部影响不断扩大的积极态势。截至2017年底,四川自贸试验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4家,占全省的26.1%。此前,在京召开的全国外商投资工作会议上,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张颖表示,目前,四川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领先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呈现出数量和质量都在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创建沟通平台,营造良好氛围
“自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以来,已实施了122项国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省内出台了500多项扶持政策。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表明,企业主体加速集聚,便利措施的有效性开始显现,改革创新的亮点频频出现。扩大外部影响的积极趋势。”张颖表示,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在积极实施总体规划,加强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和系统集成,进一步提高互联互通、合作开放水平。
在成都高新区与欧洲11年良好合作的基础上,根据成都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成都高新区启动了中欧中心项目。目前,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50多家机构和企业已入驻,成为向欧洲开放的重要载体。
中欧中心突出功能驱动,采用“6+n”功能布局。拥有欧洲商品贸易展览交流中心、中欧技术交流中心、“一带一路”经济联络基地、欧洲和“一带一路”500强企业总部基地中心、欧盟经济发展促进机构服务中心、欧洲文化教育艺术博览中心等六大功能区,以及永久场馆、剧院等综合配套服务区。 欧洲博览会音乐厅和国际酒店开辟“6+1”资源渠道,即基于信息流的信息服务和信息产业、基于资金流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业、基于人才流的人才服务和人力资源产业、基于技术流的技术服务和高科技产业、基于物流的现代物流服务和物流产业、基于制度流的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机制、基于国际铁路港口、国际航空公司的合作。 和国际航空公司”目前,四川已经充分挖掘了空、林铁、邻水等港口的潜力,建成了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多式联运国际开放式物流系统 张颖表示,成都已开通6条直飞欧洲的航线,中欧列车(成都)已实现15趟、每周13趟的双向稳定运行。
四川省自由贸易试验区青白江片区是中国唯一以铁路枢纽为核心的自由贸易区,正在努力打造中国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贸易通道的重要支点。青白江区开创的中欧列车集中运输模式,使空箱的有效利用成为可能,提高了装车能力,降低了运营成本。2017年,中欧列车(荣欧快线)共开行1012趟列车,总价值46.9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6.5%和255.4%。重载率提高到70%,运行频率和运量居中国中欧列车之首。
此外,四川还建立了引进重大外商投资项目的信息共享和问题共享机制,通过内资拉动外商投资,通过高层次的“走出去”实现更好的“引进”,为外商投资保留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同时,召开外商投资和项目运作联席会议,建立健全制度。在商务部的带领下,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与四川省外商投资企业进行面对面的座谈,现场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接受企业的“处罚”,为四川省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探索发展路径,发挥集聚效应
下一步,要实施促进和提升外资战略,进一步深化四川省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改善外商投资经营环境,保持四川省利用外资平稳较快增长张颖表示,要充分发挥自贸区外商投资的集聚效应,应大力推进落实外商投资政策,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还将深入探索差异化的试验路径:以国际最高标准为标杆,加强基础研究,探索建设以空航运为特色、融合多式联运优势的内陆自由贸易港;加快创建国际立体开放经济走廊,推进中欧空多式联运基地和国际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建设,不断提升门户地位和枢纽功能;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平台和制度优势,进一步推进“三区+n园”的配套改革;搞好中法、中德、中意、中欧中心等国家工业园区建设,深化西部开放,加大对南方的开放力度,积极打造国家由西向南开放的战略中心;开展“魅力自由贸易、开放四川”全球活动,以先进标准开展经贸合作和机构对接,大力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未来,自贸试验区将着力构建制度创新体系,探索差异化试验路径,推进区域协同开放,强化运行机制保障,开辟内陆自贸试验区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新路子,努力成为新成立的自贸试验区的前沿阵地。
标题:四川自贸区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