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07字,读完约8分钟
10月29日,“航天产业与广州经济集聚创新发展空港口”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郭蓉主持,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局长刘殿勋致辞,广广粤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邓建清致辞,航空航天领域多家企业代表发表主旨演讲。同时,还介绍了广州临港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广州空港口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北京空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航天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和许多商业航天企业的嘉宾出席了论坛。
在商务部投资促进局的指导下,由广州空港口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商业小卫星产业创新联盟、卫星产业投资合作工作委员会、北京空科技信息研究所和广州空港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论坛,旨在探索航天产业协同空港口经济集聚创新发展,发布产业布局和项目需求,为产业提供展示技术创新,促进技术应用和讨论。作为国家级临港经济示范区,广州临港经济区正在努力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生态智能、现代临港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和临港制度创新试验区,为探讨航空临港合作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据悉,这是广州首次为北京航空空航空企业举办推广活动。基于“共享、共建、共享”的原则,基于空港口的未来发展,广州提出推进航空空航天产业的共同发展。该倡议以pro 空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着力打造pro 空产业开放合作平台,加快推进国家pro 空经济示范区广州Pro 空经济示范区,是广州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载体,是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和增长极。目前,广州正在全面加快提升国际航空0+枢纽能源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0+产业集群。
刘殿勋在讲话中表示,航天产业作为航空空产业的延伸,在产业链中具有一定的连通性,也为未来空港口功能的延伸提供了支撑。随着商业航空航天的兴起,航空航天产业一体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港口经济的产业生态越来越完整。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将利用近100个双边合作机制和跨境产业平台,帮助广州空港口经济区等产业方向明确、配套政策完善的地方政府和园区开展投资促进工作,以更高的开放度实现高质量发展。
邓建清表示,此次论坛以航天企业为主题,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搭建了一个开放的产业信息、资源和成果共享平台。广州港经济区愿与各方共同努力,继续巩固平台成果,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要机遇,加快培育临港产业,积极引进航天产业,推进关键技术交流合作,推动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共同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和临港经济集聚创新,不断推进高品质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活动期间,邀请了华润卫星应用中心高级专家曾勇、北斗航天卫星应用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李殿珍、航天世纪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张、上海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营销经理吴度、北京蓝箭空健科技有限公司融资总监、北京前城探测有限公司遥感负载系统负责人顾振宇等专家学者围绕卫星遥感、芯片、商业航天等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关于广州空港口经济区
广州空港口经济区成立于2011年,实施于2015年。作为国家级pro 空经济示范区和城市经济功能区,是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广州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载体,是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和增长极。根据规划,广州空港口经济区将建设成为国际航运空枢纽、生态、智能、现代空港口区、临空高端产业集群区和空港口体系和机制创新试验区。近年来,广州空港口经济区在打基础、促发展的同时,加强了“先规划、后规划”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广州空港口优质发展协调指数在全国pro 空经济示范区排名第一
根据《中国Pro 空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19)》,广州优质发展协调指数在全国Pro 空经济示范区排名第一,各分项指标表现均衡,无明显不足。有分析认为,广州白云机场在腹地有着强大的发展和强大的经济支撑,机场发展与腹地经济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目前,广州空港口经济区已逐步形成六大产业集群,包括航空空维修制造、航空空物流、跨境电子商务、通用航空空飞机租赁、航空空总部。初步形成了重要的国家飞机维修基地、重要的全球飞机客货中转基地和中国最大的港口物流中心,不断为城市经济发展发挥新的引擎作用。目前,广州提出提升国际航空0+枢纽的能源水平和全球影响力,促进临0+产业集群发展,将国际航空0+枢纽建设和港口经济发展作为强化城市功能、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广州国际航空公司空枢纽能源水平位居全国前三名
2018年,白云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6974.32万人次,增长5.9%,其中国际和地区旅客1731.92万人次,同比增长9.0%,占旅客吞吐量总量的24.8%;货物和邮件吞吐量189.08万吨,增长6.2%。白云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和货物邮件吞吐量居中国前三位,分别居世界第13位和第17位。近日,白云机场T2航站楼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全球五星级航站楼”,白云机场被民航客运服务评估机构评为“2018年最佳机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提升广州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促进广州临空经济区发展”、“建设世界级机场集团、促进大湾区机场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不断发展,位于广州港经济区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机场白云国际机场增加了国际航线,强化了国际枢纽地位,年客运量接近7000万人次。根据最新数据,2019年1月至9月,白云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5451.2万人次,同比增长5.3%。目前,白云国际机场的航线网络已覆盖全球220多个目的地,拥有300多条航线,包括164条国际和区域航线。国际航线网络覆盖五大洲的92个目的地,覆盖“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的55个城市。广州已成为连接澳大利亚、东亚和东南亚的重要国际中转点。广州与中国和东南亚主要城市形成了“4小时飞行空交通圈”,与世界主要城市形成了“12小时飞行空交通圈”。
3.广州空港口经济区在中国主要空港口的进出口通关时间排名第一和第二。
目前,广州已初步形成中国最大的空港口物流中心。2018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80亿元,翻了一番。机场口岸跨境电子商务业务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同时,广州空港口经济区也成为南航空租赁业务的新增长极。首架融资租赁飞机于2015年9月22日在广州+港口经济区成功交付。到目前为止,已有81架飞机着陆租赁,价值超过400亿元。广州空港口经济区充分运用“单一窗口”,即“智慧空港口”的核心平台,实现货物通关申报的100%覆盖率。2018年,机场口岸进出口通关总时间同比缩短29%,出口通关总时间同比缩短21.4%,在中国主要空口岸进出口通关时间中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
第四,到2025年,广州Pro 空经济圈的产值有望达到几千亿
广州空港口经济区将努力把广州空港口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功能完善、绿色生态、高端产业的世界级枢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航空空工业城市和世界枢纽港。到2025年,国际先进、功能完善、绿色生态、高端产业的国际pro 空经济示范区有望基本建成。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计将达到9000万人次,占国际旅客总量的35%,货物和邮件吞吐量将达到350万吨。航空空核心产业和紧密相关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整个pro 空经济圈和商圈产值有望达到1000亿元。到2030年,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有望跻身世界前十名,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对外的主要通道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
责任:张洋
标题:航空航天产业与空港口经济集聚创新发展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