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78字,读完约6分钟
记者顾春娟报道,3月27日,上海市第二批28家贸易总部认证仪式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副市长轻舞为这28家贸易总部企业颁发了证书。
记者从颁奖仪式上了解到,截至目前,上海已确定122家贸易总部企业,年销售规模近4万亿元,约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的40%,充分体现了贸易总部在协调国际国内市场中的主体作用。这些企业来自12个地区,涵盖四大类:国内批发和零售、国际货物贸易、物流和仓储、国际服务贸易和平台贸易业务。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和交易额达到7000亿元,其中18家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或交易额超过100亿元。“以贸易为导向的总部企业的发展,增强了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新动力,是创造对外开放新优势的生力军。”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尚玉英在颁奖仪式上指出,下一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将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为契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布的《优化商业环境、加快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行动计划》。该试验区,特别是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是一个机会,集中对最高国际标准和最佳水平的制度创新的核心,不断提高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和政府治理能力,并进一步降低制度交易成本,使其以贸易为导向的上海将继续完善多层次和多维度的政策支持体系,以贸易为导向的总部。 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与贸易型总部开展战略合作,尽可能为总部企业的运营和相关人员的生活工作提供便利。
上海将继续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城市,推进引领新消费、汇聚消费品牌等八大工程,推出“上海购物”品牌,加快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为贸易型总部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加快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上海将继续加强规划对接,加强市场统一,在更大范围内推进资源整合和整合共享,充分释放区域协调发展的巨大潜力。在颁奖仪式上,尚玉英主任提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2018年11月在上海举行,希望贸易型总部能够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和商业模式优势,不断提升国际发展水平和整体资源配置能力,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和城市建设做出贡献,分享上海改革创新的红利。“贸易导向型总部”是指由国内外企业在上海设立的具有采购、配送、营销、结算、物流等单一或综合贸易功能的总部机构,包括传统贸易企业和基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平台的贸易企业,从事配套交易或提供配套服务。今天的上海已基本形成与国际贸易中心相匹配的核心功能,是122家贸易型总部企业快速发展的沃土。
获奖企业的代表上海五矿进出口公司,经过60多年的发展,年销售规模达到60亿元,目前正在探索“以第二国家的资源满足第三国家的需求”的外贸新模式;红星美凯龙是中国最大的家居装饰和家具商场运营商,拥有260家门店,进入全国28个省市的150多个城市,成功实现了a股+h股上市;SF快递正在建设“天网+地面网+信息网”的全网运营平台。它已经掌握了物流无人机领域的200多项专利,拥有中国最大的1.2吨无人机...
2017年,上海港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7.9万亿元(1.17亿美元),占全国的28.5%,占世界的3.2%,居世界城市之首。服务进出口近2000亿美元,约占对外贸易总额的30%,比全国高出15个百分点,明显超过国际平均水平。全市总展览面积1770万平方米,其中国际展览面积约占全市的75%。在2017年世界商业展览会100强中,上海有13个展览会入选,位居世界第一。
上海已成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的资源要素配置中心和重要节点城市。该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八年居世界第一,港口客流量超过4300万人次;在全球销往中国的商品中,约有1/3的进口汽车、DIA、葡萄酒和乳制品、约1/2的进口化妆品、药品和医疗器械、60%以上的进口服装和70%以上的进口手表从上海进入中国市场;有色金属、石化和钢铁的现货贸易额分别占全国的60%、20%和15%。
上海培育了100多家平台型企业,包括50亿级平台和130亿级平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建设加快,2017年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交易量增长68%。综合外贸服务企业、汽车平行进口、国际中转组装、保税维修、保税展示交易、保税融资租赁等新的外贸形式和模式正在顺利推进。“十三五”以来,上海积极鼓励具有国际国内资源配置能力的企业在上海设立贸易总部,并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确表示支持贸易总部的发展。2015年底,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正式试点认定贸易导向型总部。企业申报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主要从事国内批发零售业务,占营业总收入的50%以上,且上一年度营业收入(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主要从事国际货物贸易,占经营总收入的50%以上,上一年度经营收入(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人民币;
主要从事物流仓储或国际服务贸易,占总营业收入的50%以上,上一年度营业收入(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人民币;
以平台交易为主营业务,注册会员或结算业务超过5000家,其中30%以上是非上海企业。其中,消费导向平台企业年交易额超过50亿元;面向企业(提供企业间交易)的平台企业交易额超过150亿元。
根据这些“标准线”,2016年,上海确定首批94家贸易总部企业,并在人才引进、出入境、外国人永久居留许可办理、金融服务、通关便利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各区、各部门也出台了支持贸易总部发展的配套政策,在租金补贴、启动成本、运营激励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2017年,上海确定了第二批28家贸易型总部企业,它们来自12个区,涵盖四大类:国内批发零售、国际货物贸易、物流仓储、国际服务贸易和平台贸易业务。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和交易额达到7000亿元,其中18家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或交易额超过100亿元。
标题:上海为第二批总部企业颁证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