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8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谢文俊
通讯员周晓蓉阮亚玲
初春,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平顶乡广阔的田地里,几架农药植保无人机不时改变方向和速度,在400亩盛开的油菜田里均匀地喷洒农药。然而,农田所有者吴正元在之前的病虫害防治季节改变了“抓裤子、抓晴天”的工作,成了农田边缘的“偏远店主”。如今,在鹰潭市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利用智能农业机械和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打造新型农民已经成为当地农田的“新常态”。
春夏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与传统的人工喷药方式相比,植保无人机具有高效、省药、安全、适应性广的优点。以我们面前的无人机为例。一台机器每天可以喷洒300多亩农药,效率是人工喷洒的40多倍。此外,无人机在植保中具有良好的雾化效果。在风的作用下,雾化的液体直接滴落到作物的根部,可使每亩稻田的农药用量减少30%。在山地丘陵和高大农作物中,植保无人机的优势更加明显。“在节省下来的时间里,你还可以用无人机帮助别人以每亩10元的价格打击毒品;最初,一英亩的土地必须喷洒20多公斤的糖浆,现在只需不到14磅。”吴正元兴高采烈地数着小账目。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智能农业机械带来的便利,从2017年起,江西省对购买植保无人机实施试点补贴,补贴标准为购买设备资金的50%。在过去的一年里,郁江县的植保无人机数量从5架增加到近100架。随着智能农业机械逐渐被农民所接受,农业无人机市场也经历了一轮激增。鹰潭市还向省级科技项目申请了轻型和中型智能无人机、沃邦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等地方智能农业机械项目。在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它很快投入生产和社会。吴正元和鹰潭的许多当地农民购买了这种当地的轻型和中型智能无人机。
记者来到位于鹰潭高新区的江西中青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看到公司生产车间的工人正忙着生产和组装无人机配件。去年,公司开发的第三代智能植保无人机通过了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检验,并被列入江西省农业厅植保无人机补贴资格,订单量大幅增加,导致资金流向短缺。得知此事后,鹰潭农村商业银行刘家庄支行主动上门提供金融服务。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信贷模式——银行向农户提供资金,企业担保并贴现利息,农户补贴资金到帐后归还本金,帮助企业获得可回收的营运资金500万元的信贷,并简化信贷手续,在所有信息完成后当天发放,实现“按需贷款”。该企业当年实现销售额5000多万元。
江西中青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的发展是鹰潭金融机构支持新农业经济的缩影。中国人民银行鹰潭市支行向全市银行业下发了《鹰潭市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并从提高金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能力等方面提出了10项具体措施。,发挥再融资资金的定向支持和激励作用,引导地方企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的投入,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去年,共发行再融资4亿元,再贴现1.99亿元,三家企业金融机构共发行资金9.07亿元。
此外,为了更好地满足春耕生产资金的需求,今年3月,中国工商银行鹰潭支行和市农业局联合推出了“惠农贷款”业务,以农业局推荐的大型粮食种植户“白名单”为准入门槛,对大型粮食种植户购买智能农业机械实行“调查优先、审批优先、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的信贷政策。据了解,这是鹰潭市非农业金融机构重返农村市场,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新里程碑。中国人民银行鹰潭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孙文晋表示,做好农村振兴战略服务工作是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中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新需求,金融机构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高金融产品创新能力,提高金融供给质量。截至目前,鹰潭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365亿元,同比增长50亿元,增幅超过15%。
标题:鹰潭金融机构:助力“智能农机” 引领春耕“新常态”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