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1字,读完约4分钟
酒店房间300元,老顾客要380元?过去,我们必须四处逛逛,但现在我们必须四处逛逛。一些拥有大数据工具的企业真的在表演“欺骗人们的新把戏”。
最近,一些微博用户报道称,他们被大数据杀死的经历引起了网民的关注。
《国家商报》(micro-signal: nbdnews)记者梳理了下面网民的评论,发现互联网公司大数据的“杀戮”行为不仅发生在在线旅游预订平台和出租车软件上,也发生在人们的日常交流套餐、电影预订和网上购物中。
一些网民开玩笑说,“他们都应该是佛教公司,他们不会‘杀人’。”
大苏说:我了解你,所以价格上涨!
过去,航班信息被非法兜售,机票被捆绑,后来,互联网公司利用大数据“杀人”。最近,充斥着老虎机的在线服务平台频频陷入消费者信任危机。
最近,一位网民说,他经常通过旅行社网站在特定的酒店预订房间,每年的价格在380元到400元之间。偶尔,通过前台,他了解到淡季的价格在300元左右。在查询了一个朋友的账户后,他发现是300元;但是用你自己的账户去查,还是380元。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震惊。"华美酒店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知识官兼高级经济学家赵焕燕告诉《国家商报》,这不是正常的收入管理,而是通过欺骗获取更大的利润。
随后,许多网友都跟着发帖:
“我和同学一起打车。我们的路线与模型相似。我比他们贵五六倍。”
“选票后取消,再选那张票,价格会立即上涨甚至翻倍。”
“我丈夫花的钱比我少。在开通无限制的交通服务时,他只需要开一个88元的包裹,而我却要开138元。”
“买电影,我37元,我同事32元,就因为我开了会员??”
……
▲一些网友评论道
有一段时间,日常消费如通讯、购物、娱乐、住宿和旅游很快加入了舆论的漩涡。这家互联网公司的一名匿名员工告诉记者,他听说过“杀死”大数据,但不知道如何操作。
中国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葛对《商业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当消费者通过一些常规渠道预订酒店机票时,他们发现比其他渠道更昂贵的案件数量在上升。现在,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消灭”大数据,那就是关注同一种商品中不同消费群体的价格差异。
“杀鸡儆猴”,赤裸裸的价格歧视
俗话说:“人尽可能熟悉有价值的东西”,但当熟人遇到经济理性并开始侵蚀熟人关系时,就会有一些向熟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大数据扼杀暴露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对称性和不透明性。”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该平台只是通过“扼杀”大数据的现象获得了立竿见影的小效益,最终对平台极为不利。这种现象和行为应该严厉打击和禁止。"
经济学中有一个恰当的术语叫做价格歧视。大数据“扼杀”意味着相同的产品以不同的价格出售给不同的消费者,所有消费者的剩余都被获得。
传统上,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将使用大数据描绘用户肖像和提供准确的消费场景作为企业发展的优势。葛表示,按照市场规则,这是一种商业趋势,但现在这种功能被“背离”并被用作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捷径,这是对整个行业的损害。“当消费者不再选择这种消费方式,或者不再信任平台或渠道时,原本应该是双赢的局面就会被打破。”
曹磊还表示,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它可以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提升用户体验。通过大数据进行不道德的操作是平台的悲哀。
行业自律可以重获消费者的信任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裸奔”,大部分数据都保存在互联网上。只要数据控制者有心,他们就有可能通过大数据获取非法利益。曹磊向《国家商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基于老客户对平台的信任和忠诚来处理这一问题,显然是价格欺骗。它的行为也是可耻的。技术不是用来伤害用户的。它是用来为用户服务的。”
“它必须被及时曝光,它应该被罚款,而且行业必须就专业规范达成共识。”赵焕颜说道。
葛从法律角度说,这种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法律应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这种情况对消费者来说更难获得证据,因为有必要比较一定时期或一定数量的消费。这一证据仍然很难得到法律支持。”
在曹磊看来,避免“杀鸡”现象仍然有赖于企业的自觉和政府的控制。毕竟,数据掌握在平台手中,数据的处理方法外人是不知道的。它只能由政策和法规来规范,违规者将受到严厉打击,以此作为榜样。
那么,该行业应该如何监管定价呢?曹磊进一步表示,定价追求公平正义,特殊价格应公开声明。
标题:300元的房间卖老客户380?这个潜规则曝光 网友炸了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