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44字,读完约10分钟
2017年的辉煌成就,如国产大飞机的梦想,复兴号的完美发射,蓝鲸1号对可燃冰的成功试采,都有一个共同的标志:国有企业的创建。在这个过程中,私营企业并不缺席,它们融入供应链并提供备件。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分享“中国骄傲”的荣耀。
高铁、移动支付、共享自行车和网上购物在中国被称为“四大新发明”,都是除高铁以外的民营企业的创新举措。在新格式迅速崛起的背后,离不开通信国企从3g到4g的大力支持。网络基础设施的迅速普及为“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党中央始终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正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一次伟大实践。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竞争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为中国经济加油。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汇聚了中国经济的巨大能量
一朵花不能构成春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充分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共同铸就了中国经济的辉煌。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在谋求发展、促进转型和增强活力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主体作用。
规模更大——截至2017年底,全国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中的企业总资产已达160.5万亿元,比2012年底翻了一番。缴纳的税费总额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4,工业增加值占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5。其中,2017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1.4万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98家中央企业中有41家利润总额超过100亿元。
更强的竞争力——举起自主创新的旗帜。国有企业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高速铁路、UHV输变电、第四代移动通信等领域实现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体现了国家的实力和责任。2017年,在《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中国有67家国有企业,占据前五名的3个席位。国有企业上演了“大象快跑的故事”,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健康体国有企业的方向是建立和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改革,完善治理结构。截至2017年底,中央企业集团层面的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97.8%的各级子公司进行了重组,大多数中央企业建立了规范的董事会。
“国有企业数量在减少,但国有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在不断增强,已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确保经济发展、保持稳定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的突出表现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地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就能做好。”肖亚青,国务院国资委主任。
如果我们把中国的基本经济体系比作人体躯干,那么公共经济就像一个骨架,而非公共经济就像一块肌肉,它们共同汇集了中国经济的巨大能量。
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更好的发展势头——从党的十八大“保证一切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受法律保护”,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再到十九大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市场主体活力”,民营企业对转型发展更有信心,不断迈上新台阶。据统计,目前,全社会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占国家税收、私人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都已超过一半。华为、阿里、联想、小米...许多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企业,拥有中国品牌。
活力和创造力不断释放——打破各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出台“鼓励社会投资39”、“促进民间投资26”等政策,建立亲新的政企关系,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公平、更开放、更宽松的环境,充分迸发创新和创造的源泉。目前,中国约70%的技术创新、65%的国内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其中95%以上是非公有制企业。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每天都有超过40,000个新的市场实体,其中大部分是私营企业。
千帆在竞争,数百人在竞争。“国有”和“民营”正在引领潮流,发挥各自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混合所有制改革改变了一体化和发展的新优势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亮点。“混合改革就是要打破企业在所有制地位上的纠缠和界限,让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副秘书长彭说。
2017年8月20日,中国联通(600050)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发布,立即成为资本市场的“头条”。联通的混业改革,作为第一次中央企业层面的混业改革,也是第一次垄断领域的中央企业混业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混合改革后,联通集团在中国联通的持股比例从63.7%下降到36.7%,仍然是大股东,但不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腾讯、百度、阿里和苏宁等民营企业已成为新的战略投资者。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当前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点。截至2017年底,超过三分之二的中央企业引入了各种社会资本,超过一半的国有资本集中在上市公司,三家中央企业成为集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央企业二级以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占50%以上,并逐步增加。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通过“联姻”改变了国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融合发展的新优势。
改善治理结构——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基石。中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混合改革后,外部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2/3,代表了全体股东的利益,形成了外部董事、内部董事和员工董事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在混合所有制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各种所有制的股东根据股东权益平等参与企业决策,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受到平等的约束和监督,告别垄断,有效防止内部人控制。
业务领域不断扩大——混合改革后,一些重要领域逐步向社会资本开放,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重点行业混合改革蓬勃发展。据统计,自2016年混合所有制改革启动以来,已组织三批50家企业开展试点,实现了重点领域混合改革的全覆盖,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空间。在混合改革的帮助下,国有企业也进入了新产业,并尝试了新的商业形式。兵器工业集团下属的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依托国防和民用技术集成上市平台,引进鄯善(600884)等一批民营企业投资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制造,老国有企业实现振兴。
溢出效应形成了——混合改革不是为了混合而混合,而是最终取决于企业实力是否提高。中国建材与民营企业合作深入,以近400亿元的国有资本吸引了1000多亿元的社会资本,带动了近6000亿元的总资产,进行了新兴产业的集成创新,扩大了高端供给,逐步成长为全球建材制造业的龙头企业。
“混合改革不是谁控制谁,谁吃谁,而是改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资本运营效率。这也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的重要途径。”彭对说:
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中的深度合作与共赢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存在优胜劣汰、合作共赢的竞争。
携手推进转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打造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中铁快运集团优化了产业链,吸引了大量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参与高铁供应体系。五年来,为民营企业创造了近600亿元的空空间市场,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行业内民营企业发展的“大雁”。
在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一项新技术正在迅速孵化。目前,中央企业已经领导了159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如航天云网、AVIC爱制造、欧野云商务等,有效地汇聚了全社会的创新资源。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携手共进,在国际市场上打造了闪亮的中国名片。由山东如意集团(002193)和中国华能山东公司共同投资的巴基斯坦萨奇瓦德燃煤发电项目,已成为巴基斯坦单机容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环保指标最佳的燃煤发电项目。这种双赢的举措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
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中央企业与500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合作项目达1000多个,总金额超过2万亿元。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从来就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SASAC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徐说。
从布局上看,大多数国有企业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大型企业,在经济稳定、技术创新和安全维护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宏观条件;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服务业、制造业等一般竞争领域,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竞争环境、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全面的分工合作,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从市场来看,中国市场规模日益扩大,需求持续旺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不是“谁进谁退”和“取舍”,而是一块大蛋糕。“走出去”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并将可持续增长的利润扩大了/0/房间。
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启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调动国有企业和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其他各类所有制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要建立现代经济制度,就不能少了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许说,现代经济体系的建设,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既有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有极其严峻的挑战。不仅有勇敢的人在狭窄的道路上相遇,还有展示他们才华的空舞台。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是全球性的竞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应该振奋精神,练好内功,打造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齐头并进,经济总量更大,发展质量更好,人民受益更多。这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国有”和“私营”是统一的,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共同构筑了经济腾飞的现实基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国有”和“私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继续显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强大生命力将继续绽放。
人民日报(2018年2月7日09版)
标题:国企民企,携手迈向高质量发展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5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