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4字,读完约3分钟

2月1日,中国首个社会融资成本指数在北京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社会融资(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为7.6%。

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指数研究项目负责人高连奎表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少的问题不容忽视,企业融资成本数据的量化对于我国金融决策部门做出科学决策、稳定民间投资、发挥企业家精神、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国家层面应该为企业释放更大的政策红利,以降低融资成本。

企业减负还盼政策红利

企业融资成本偏高

数据显示,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融资(企业)成本中,银行贷款的平均融资成本为6.6%,承兑汇票的平均融资成本为5.19%,企业债券发行的平均融资成本为6.68%,融资信托的平均融资成本为9.25%,融资租赁的平均融资成本为10.7%,保理的平均融资成本为12.1%,小额贷款公司的平均融资成本为21.9%

企业减负还盼政策红利

对此,高连奎进一步指出,“平均社会融资成本为7.6%,这只是利率成本。如各种手续费、评估费、招待费等。加上,平均社会融资成本将超过8%,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这只是平均融资成本,将被较低的银行融资成本拉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多高于10%。”

企业减负还盼政策红利

从我国不同社会融资方式的权重来看,银行贷款占54.84%,承兑汇票占11.26%,公司债券占16.5%,融资信托占7.66%,融资租赁占3.95%,保理占0.44%,小额贷款公司占0.87%,互联网金融(网上贷款)占1.66%

厦门谷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碧祥在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表示,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许多中小科技企业采用资产轻战略模式,其担保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往往需要向担保公司支付昂贵的担保费和咨询费。“这种支出有时约占贷款总额的2%。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承受如此高的贷款成本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企业减负还盼政策红利

河北宏天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国兴表示,虽然民间借贷市场可以更快地解决企业的迫切需求,但伴随而来的风险也更高。“尽管银行审批时间长、流程多,但由于企业必须考虑时间成本,传统的银行贷款仍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

企业减负还盼政策红利

降低成本势在必行

目前,社会融资的平均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副所长、前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佐表示,企业的高负债导致了投资结构的畸形。如今,由于信贷结构的畸形和社会成本结构的畸形或失衡,依靠信贷扩张刺激经济增长已不再可行。“中国企业面临两大负担,一是融资成本太高,二是税收太高。”高连奎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目前的减税是有限的。“中国的年度财政赤字非常高。2016年,财政赤字为2.83万亿元。2017年赤字规模预计将超过3万亿元,2018年预计将达到4万亿元。按照目前的财政赤字规模,如果政府进一步减税,财政将不堪重负。”

企业减负还盼政策红利

高连奎表示,在减税幅度不太大的情况下,政府应重点降低融资成本。“2017年9月发布的中国社会融资规模报告显示,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余额为171.23万亿元。除了未纳入统计的社会融资,如中央企业和政府产业基金,中国企业的总融资规模保守估计约为200万亿元。如果融资利率降低一个百分点,可以减轻企业2万亿元的负担,效果非常明显。”“目前,当地政府每年都给我们一定的补贴。我希望今后我们能在国家层面上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减轻负担。”王国兴提出上诉。

标题:企业减负还盼政策红利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5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