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3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社上海2月27日电201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亚洲MBA的唐现任微软全渠道事业部大中华区合作伙伴转型主管。作为2014年复旦大学亚洲MBA毕业生,唐的早期职业轨迹一直有两条稳定和不稳定的平行线:本科毕业后,她加入了一家负责进出口贸易的制造公司,并工作了5年。这种经历很容易给人以长于沉淀、注重积累的印象;但与此同时,她已经在企业内的不同岗位上工作,并充分展示了她在组织内的判断力、决心和沟通技巧。
对于唐来说,这两条相对平行的职业发展道路无疑是缺乏统一性的。通过学习复旦MBA,她不仅为自己的成长履历增添了国际化的元素,还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并成功地将这两条主线融合在一起。
来到复旦大学S3亚洲MBA之前,唐的职业经历相对简单,对外拓展的界限不够清晰。虽然她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但和许多毕业后工作了五六年的专业人士一样,她已经开始进入瓶颈期。
首先,令唐欣慰的是,她在之前的工作中接触的职场群体比较单一,在构建公司战略理论框架方面还没有明确的切入点。复旦大学亚洲工商管理学院的特色课程《亚洲商业洞察》不仅弥补了唐的不足,也让她对中国市场,包括亚洲的整体商业格局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有信心更好地应对日益国际化的职场发展要求。
复旦亚洲MBA给唐的另一个惊喜是,她和她的团队成员代表中国队参加了供应链金融全球学生挑战赛,最终拿到了决赛门票。虽然已经过了几年,唐还是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供应链金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从来没有涉足过,也是我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团队经常花几个小时讨论决策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等等,每个人都很投入。在我的合作伙伴中,我也感受到了复旦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学生的开放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经过两年的学习,唐来到微软工作,通过招聘微软在复旦校园。由于复旦大学S3亚洲MBA项目允许学生分别在上海、韩国和新加坡学习一个学期,所以对外企不熟悉的唐一点也不适应,很快就融入了这份新工作。
在唐的眼里,微软这个国际平台是多元化的、包容的、移情的。这将给员工一定程度的自由发挥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复旦S3亚洲MBA相一致,这样她就可以很容易地在国际思维和中国思维之间转换。
在微软,没有零售行业经验的唐为自己申请了一个职位:负责零售行业的市场拓展。由于这种基于人工智能和智能云平台的智能零售扩张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很多方面还处于概念阶段。如何迈出第一步?唐面对重重困难,做了充分准备。
在新加坡的一个学期里,唐不仅和外国MBA学生一起上课,还每周去一家公司的战略部门实习2-3天。即使时间已经很紧,她还是主动给自己加压,专攻工程。
虽然唐离开复旦已经有好几年了,但的复旦情结却一直延续至今。每次她回到学校,她都会努力回到她的母校;会抽出时间去复旦听课;她还将为复旦MBA的不断进步和出色表现感到骄傲,因为她相信“我们的项目课程和教师都是一流的”
唐·用“明灯、朋友、专业”三个字概括了复旦亚洲MBA项目。她希望在未来能充分发挥项目给她带来的成长能量,进一步关注知识的拓展和精神的成长,从而提升自己工作的社会价值,增强团队和企业的力量。(照片由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提供)
编辑:张洋
标题:复旦工商管理硕士洞察世界的思考与模式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