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4字,读完约3分钟
要防止贫困在摆脱贫困后重返贫困,不仅要着眼当前解决突出问题,而且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
在摆脱贫困的过程中,一些贫困人口在摆脱贫困后,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重新陷入贫困,这将影响到脱贫的成效。因此,防止重新陷入贫困是摆脱贫困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贫困县、贫困村和脱帽贫困家庭的扶贫成果,建立和完善稳定的扶贫长效机制。
摆脱贫困后重返贫困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能力提高不够。在目标和任务的双重压力下,一些地方倾向于实施短期效果显著的物质投入援助,将精确扶贫转化为精确救济,没有认真分析贫困的根源,不重视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和实用专业技术培训。一些穷人不愿意接受技术培训,因为他们缺乏理解。其次,它被灾难和疾病所困扰。在一些深层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不良,地方病流行,容易出现“一人患病,全家返贫”的现象。第三,有“福利依赖”的思想。一些扶持单位在扶贫工作中向贫困家庭乱给钱和货,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扶贫资源供给过剩的情况,客观上助长了一些贫困家庭的惰性和平等依赖。
要防止贫困在摆脱贫困后重返贫困,不仅要着眼当前解决突出问题,而且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
强化提高造血能力的机制。提高“造血能力”是扶贫工作的核心内容,将贫困家庭参与培训的情况和效果与扶贫评估和物质援助联系起来,重视援助工作中的培训,鼓励贫困家庭积极参与培训。建立配套培训对接机制,促进贫困地区培训机构与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机构和就业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根据实际需要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能力。
完善“综合保障”的巩固机制。加大政策支持,提供生产保障。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盘活农民资产,增加贫困人口资产收入。探索和推进信用风险共担补偿机制,解决农民和村集体企业贷款难问题。大力推进农业保险扶贫,引导和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生产。建立贫困人口健康跟踪机制,完善健康档案,加强疾病预防,定期调查和治疗地方病,预防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建立穷人生产生活跟踪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帮助他们上马,让他们搭车,让穷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致富。
构建“福利依赖”的约束机制。根据贫困户的贫困状况、贫困人口的年龄和劳动能力等情况。第三,构建贫困家庭的等级评价标准,完善扶贫资源配置体系,改变“所有”和“非所有”的扶贫资源配置模式,使扶贫资源的受益程度与贫困程度成正比,避免“福利依赖”,杜绝“一事无成”和以贫困为荣的现象。
(作者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人民日报(2019年2月14日09版)
标题:有的放矢: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3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