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5字,读完约4分钟

天联一号卫星组网运行示意图。

近日,天联2-01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标志着中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的第一颗卫星正式启动。它将为航天器、空技术实验室、空站、测绘和气象卫星等载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并为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支持。

天链二号01星发射入轨:中继新星 天地金桥

在星星和地面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桥梁”

从2008年到2012年,中国先后发射了天联一号01-03卫星,三颗卫星联网运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中低轨道航天器全球覆盖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2016年,天联一号04卫星成功进入轨道并完成在轨测试,实现了与01-03卫星的全球联网运行。

天链二号01星发射入轨:中继新星 天地金桥

中继卫星主要是为航天器服务的卫星。一般来说,中继卫星是位于空 36,000公里处的一个数据传输站,它可以指挥地观察在中低轨道运行的航天器,并将获得的数据传回地面站。它具有高覆盖率和实时性的特点。

“这相当于把地面监控站移动到36000公里的轨道上,它可以在低轨道和中轨道的航天器之间提供数据传输,并在恒星和地面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桥梁’。”天联2号01星的总设计师赵红说。

继电器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作为中国的第二代中继卫星,天联2 01在第一代中继卫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飞跃。

■平台能力更强,使用寿命更长。与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上研制的天联一号系列卫星相比,天联二号一号卫星是在东方红四号平台上研制的。平台能力的提高意味着卫星寿命和承载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天联一号01卫星相比,天联二号01卫星载荷种类更多,性能更高,设计寿命长达12年。

天链二号01星发射入轨:中继新星 天地金桥

■新天线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与第一代中继卫星相比,天联2-01卫星的数据传输速率提高了一倍多,到地面的总数据传输速率可达每秒千兆比特。“天联二号01星安装了多种新天线,卫星数据传输能力大大提高。”赵红说。

■覆盖面广的多目标服务。与第一代中继卫星相比,天联2-01卫星可以同时为几倍多的用户服务。同时,覆盖面更广,天联2-01卫星可以覆盖数万公里以内的用户航天器。

满足不同的任务要求

对于中继卫星,数据中继服务最初主要为载人航天器和载人空站提供。例如,40或50分钟的连续教学取决于中继卫星的通信保证。随着技术的发展,中继卫星的需求逐渐扩大。中继系列卫星可以为气象卫星、测绘卫星等具有实时大数据传输要求的航天器提供服务。

天链二号01星发射入轨:中继新星 天地金桥

除了航天器用户,中继卫星还可以为无人驾驶飞行器、民用航空和远洋船舶提供服务。天联二号01卫星将在上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未来的空站而言,如果没有新一代中继卫星作为“数据传输站”发挥重要作用,就不可能实现实时稳定的天地通信。第二代中继卫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满足各种需求,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天链二号01星发射入轨:中继新星 天地金桥

彼此兼容并一起工作

随着天联2-01卫星的成功发射,第二代中继卫星也将迎来一系列卫星。

虽然第二代中继卫星是第一代中继卫星的升级版,但第二代中继卫星并不能取代第一代中继卫星,而是两者的几颗卫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更好地发挥数据中继站的作用。

“天联二号01星可以与天联一号卫星系统兼容,使中国的天基通信基础设施更加强大,为中国加强数据中继和测控提供了基础保障。”天联二零一星总指挥张鹏说。

“如果说天联一号是一条双车道的空高速公路,那么天联二号是一条四车道的空高速公路,这意味着可以行驶更多的汽车,速度也更快。”天联二零一星副总设计师李向阳打了个比方。

第一代中继卫星在航天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第二代中继卫星达到了新的水平,能够更好地满足需求。通过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合作,可以实现各种服务。

“天联一号的05星和天联二号的02星和03星也在同时开发中。第一代和第二代同在,互相合作,共同发挥更大的作用。”李向阳说。

链接:

中继卫星的全称是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它不同于一般的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通用通信卫星在两端为地面站服务。中继卫星是航天器和TT&C地面站之间的“桥梁”。在地球静止轨道上运行,它可以“直接观察”在中低轨道运行的航天器和地面TT&C站。

标题:天链二号01星发射入轨:中继新星 天地金桥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3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