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9字,读完约4分钟
“在古代,竹子和木头是相通的,特别是紫禁城,在那里同一位艺术家也擅长竹雕和木雕。因为我们的雕刻方法属于书房的杂类,我们雕刻的东西,首先是它的丰满的特征;第二,它的圆度……在颤音的小视频中,国家非基因传承人洪建华再次向颤音用户介绍惠州竹雕,这是他的第45个视频。
自2019年6月以来,他一直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精神,继承徽州竹刻文化,让更多的人看到徽州竹刻。
徽州竹雕是徽派竹雕的一个分支。徽州竹雕作为传统雕刻艺术之一,与徽州砖雕、木雕、石雕一起,被称为徽州四雕,是徽州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
用刀子代替钢笔,根据材料运用艺术。一般来说,徽州竹雕是以徽州盛产的竹子为原料,运用线刻、浅浮雕、深浮雕、透明雕刻等技术,雕刻出著名的书法水墨、山水、民间神话故事、珍禽异兽等不同种类的作品。
从选竹、切竹、修竹到雕刻,徽州的竹雕工艺复杂而精致。根据竹子的不同部位,立体圆雕大多是由竹子的根土内部制作而成。如果土壤上方竹节的壁厚达到1.2厘米至1.5厘米,它可以用作笔筒或其他圆柱形物体。可以选择较小的竹子来制作橱柜和香烛。
孔子的学习仪式、收获场面、抗日场面和荷塘里青蛙争斗的场面被移到竹雕上。洪建华在颤音上一幅接一幅地展示了手工制作的徽州竹雕作品。
兰亭吉雅香筒是他用深浮雕和透明雕刻相结合的方法雕刻而成的。雕刻后,周围的烟雾依稀可辨,所以洪建华在不同的地方雕刻后留下了一些立体空的房间。
这个屏幕“大梅黄山”的主题是“警察张宁海搜救大学生”。洪建华在他的创意设计中使用了多种材料。其中,屏风上的山镶嵌着金色的楠木,屏风上的云镶嵌着乌木,松树是小叶紫檀,屏风上的字是黄杨木。为了使夜晚光线昏暗的效果,他还用一些牛骨点缀其中。
东周时期,第一位儒家老师孔子去了道教始祖老子的家,洪建华用竹刻作品《孔子学礼》再现了两位思想家的对话场景。
现在,这些作品被放置在他于2013年建立的惠州雕塑博物馆。“从第一栋18平方米的出租屋到300平方米的自建房屋,一路上跟着我的人越来越多。另外,我也喜欢收集一些东西,想通过一些好的东西来感受雕刻的技巧。这些特征和技术有着开办一个博物馆的想法。”洪建华说,博物馆可以向外界展示自己收藏的作品和徽雕技艺,让古老的徽雕技艺在现代人的审美中熠熠生辉,这也是他建博物馆的意义所在。
从16岁起,他就带着对雕刻的向往,拿起一把雕刻刀,向各地的老师学习。在雕刻之初,他只复制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后来,他将砖雕、石雕、木雕、浮雕、线雕等传统工艺与竹雕相结合,思考几乎失传的高浮雕工艺。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恢复了清代中叶七层浮雕竹雕的雕刻技艺。不仅如此,他还成功地突破了12层浮雕的技术难关,成为现代竹雕的领军人物。他的竹雕笔筒《竹林七贤》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成为故宫博物院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收藏的第一件现代竹雕作品。
为了传承徽州竹刻,30年来,洪建华先后培养出60多名竹刻学徒,其中省级传承人1名,市级传承人9名。“集中精力,尽你最大努力成为专业人士,”他说。
看过洪建华的竹雕作品后,很多网友在评论区和他互动,“真是生动,到处都可以看到功夫”,“真是令人钦佩!《中国国宝》,“仰慕已久,下次在黄山见”。甚至有一些网民有学习徽州竹刻的想法。“我真的很想学竹雕和竹根雕。我不知道老师能否就是否有在线材料或书籍给出一些建议。”“师傅,我要向师傅学习”,“洪师傅,我要向您学习”。
除了洪建华之外,还有很多非基因传承人,如刺绣传承人、昆曲传承人周、茶白溪传承人辛戈、菊花酒传承人,可以将非物质文化传播给使用者。
据了解,截至2019年4月,在1372个国家级非遗产项目中,有1214个项目的相关内容通过颤音传播,覆盖率超过88%。这1214个国家级非传统内容正在震动,产生超过2400万个视频,播放超过1065亿次。(照片由颤音提供)
责任:张洋
标题:自建的惠州雕塑博物馆的作品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3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