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8字,读完约3分钟

⊙朱主编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基金会于2018年12月公布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的备案数据。结果显示,去年12月,证券公司管理的产品比例再次降至低点,仅为43%,11月,证券公司管理的产品比例为69%。规模的下降与同期基金和基金子公司比例的增加相对应。此外,截至2018年12月底,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12.91万亿元,同比下降23%。同期,公共资金规模上升至13万亿元,增长12%。

规模此消彼长 券商资管进入公募赛道

对于上述券商资产管理产品规模变化的模式,业内人士认为既有主动压缩,也有被动挤压。“证券公司和公共基金之间的市场份额竞争将更加激烈。随着大型收藏的转型,公开募款后的大型收藏可能不再美丽,它们必须与现有的公开募款竞争。”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上海证券交易所。

规模此消彼长 券商资管进入公募赛道

根据选择的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30日,仍存在的证券公司大型产品的总规模(净资产总值)约为2万亿元。就产品规模而言,有27个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大型集合产品,其中10个规模超过200亿元。

在这些幸存的大型产品中,广发黄金管家多天力期末净资产为648亿元,其中长江境外一日净资产为309亿元,光大阳光北斗二号净资产为290亿元,华泰紫金天天发净资产为289亿元。类型主要有债券型和货币型。

然而,自去年11月30日大集合整顿发布以来,一些大型券商已开始控制和缩减产品规模。

去年12月,华泰资产管理宣布拥有21个大集合,并实施了限制客户网上认购或从12月1日起暂停新客户开通等措施。

巧合的是,自去年12月3日以来,国泰君安的9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包括君得利、君德汇、君德益和君德悦,已经暂停增加新客户。

《上海证券报》指出,自去年以来,一些平台上的大集合产品不断减少,国海金北科9号系列和长江资产管理瑞祥1号系列都因各种原因实施了部分产品份额强制退出。

机构消息人士指出,大盘股相关产品,特别是经纪业务保证金嫁接的现金管理产品,以及各类明星产品将直接转化为公共基金。

目前,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转型和积极管理的一个主要趋势是获得公开发行许可证和开发公开发行产品。业内人士认为,拥有公开发行牌照的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将比没有牌照的证券公司好得多,但如何与公开发行基金竞争将成为下一步关注的焦点。

规模此消彼长 券商资管进入公募赛道

据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13家证券公司的公共资金管理规模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然而,与13万亿元的公共基金管理总规模相比,仅占1.5%左右。持牌证券公司管理其资产,其经营业绩也严重分化,头部效应明显。

率先获得公开发行许可证的东方红资产管理公司总规模已超过800亿元,占据绝对优势。规模较小的中银国际证券、财通资产管理和长江资产管理的管理规模都在100亿元以上,但差距较大。

一些机构人士建议,在未来的竞争中,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应基于多年的业务积累,并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差异化的路线。例如,充分发挥销售部门自身的研究能力和销售渠道,通过发行高质量、有特色的产品形成品牌效应。

标题:规模此消彼长 券商资管进入公募赛道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