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77字,读完约6分钟
三峡集团成立于1993年,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8年底,三峡集团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28亿千瓦,其中可再生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99%,可控水电装机容量占中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的16%,打造了中国三峡品牌水电名片,年绿色发电超过1000亿千瓦时。
1000亿千瓦时!三峡工程的转播。截至2018年12月21日上午8: 25: 21,三峡水电站在2018年已经生产了1000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创造了中国单个电站年发电量的新纪录。
新记录的取得不仅得益于流域的全面科学调度,也离不开三峡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明山说:“三峡集团由三峡工程创建,多年来一直坚持三峡、溪洛渡、向家坝等一系列世界级巨型水电站的优质建设和高效运行,努力建设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型设备。”
创新发展,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从三峡工程的建设到白鹤滩和乌东德,从大型水电站的运行到海上风电场,三峡集团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三峡人对创新的执着追求。
科技创新不怕困难。
知道白鹤滩水电工程的人会提到“困难”这个词。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抗震设防烈度高,泄洪规模大,地下工程多,水轮发电机组多。克服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在建水电站必须应对的挑战。
三峡集团总经理王林表示:“三峡集团始终关注世界清洁能源发展的前沿,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整合整个产业链的创新要素,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不断发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创新模式,全面推进组织、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走上了具有三峡特色的“整合国内外、协调上下游、引领全行业”的自主创新之路。”
目前,世界上只有16台100万千瓦的水力发电机组,全部将安置在白鹤滩左右两岸的电厂中。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成果,百万台标志着“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三峡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成平说:“这种完全的自主创新绝不是以创新换创新。采用“百万单位”可有效减少厂房开挖,节约工程成本。此外,机组容量越大,调节范围越大,有利于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调节性能。”
机制创新增强活力。
三峡集团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改革。从三峡工程建设管理模式、长江电力重组上市、金沙江下游水电资产证券化到国家新战略定位的实施,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十八大以来,三峡集团实施国有及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推进管控模式集团化、板块专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和市场国际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充分释放了国有企业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为三峡集团“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世界级清洁能源集团奠定了制度和制度基础。
绿色发展,实践生态优先
雷明山说:“实践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是三峡集团长远发展的根本支撑。一方面,要精益求精,搞好三峡工程的运行调度,使之成为保护长江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开发、建设和运营各种清洁能源发电站,并为能源转换和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三峡集团按照“全流域、全生命周期、开放共享、科技创新”的环保理念,采取生态改善和减缓影响措施,开展流域环境监测,在库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充分发挥其在长江流域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支撑作用。1993年至2017年,三峡集团投资近90亿元用于三峡工程环保相关项目和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并将加大后续投资,为保护中华民族母亲河做出积极贡献。
在保护长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段时间以来,长江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长江的生态环境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注重大保护,而不是大发展”,这样才能让母亲河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据三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峡集团目前正致力于建设生态环保产业。通过成立中国长江生态环境集团,发起成立中国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筹备成立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牵头成立长江生态环境产业联盟,设立长江生态环境专项基金,将形成一支专业力量,共同保护长江,努力使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三峡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走清洁能源发展之路。
水力发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自2003年三峡工程正式蓄水发电以来,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耗3.6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42万吨,还减少了大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为节能减排、促进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针对发展清洁能源的战略方向,近年来,三峡集团将海上风电定位为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主业。借鉴三峡工程的经验,三峡集团力争成为国内海上风电行业的领导者。截至2018年12月底,该项目已建成投产,规模达89.19万千瓦,并储备了丰富的国内海上风电资源。
分享发展,责任在前方
交通便利,房子漂亮,庭院整洁,热心公益设施...在健身广场上,一些老人聚在一起打太极拳,伸展肌肉;一些人坐在休闲凳上休息,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是重庆市巫山县梁平乡仙桥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日常场景。
根据中央政府的总体安排,自2002年起,三峡集团已指定帮助重庆巫山。在过去的17年里,共实施了110个援助项目,使巫山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工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梁平镇的过去和现在就是这种变化的缩影。
从巫山到奉节,从三峡库区到四川、云南、青藏,三峡集团始终把扶贫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累计投资超过47亿元,惠及全国31个省市的80多个区县和12个少数民族。
“建电站,带动经济,改善环境,造福移民群体”是三峡集团一贯坚持的水电开发理念。自2003年以来,三峡集团根据国家安排,从三峡电站的销售收入中设立了一项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库区移民的生产和生活。三峡工程全面进入运行阶段后,三峡集团加大了对库区的后续投资,帮助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和谐稳定的新三峡库区。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三峡集团海外业务已覆盖47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项目公司积极参与社区发展、救灾和文化交流活动,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从三峡到长江,从长江到大海,从宜昌到全国,从中国到世界,三峡集团的绿色发展道路越来越宽。
《人民日报》(2019年1月22日,第16版)
标题:三峡集团 绿色之路越走越宽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