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37字,读完约6分钟
一年就要到了,是时候填饱香肠,熏肉,准备迎接新年了。元旦刚过,住在湖北宜昌东山花园的庄叔叔早早来到北山超市,准备买点猪肉、猪肝等“年货”回家。来到肉摊前,庄叔叔没有急于“抢购”。相反,他拿出手机,扫描了肉箱上的可追溯性二维码。他笑着点点头后,向服务员打招呼,买了40磅猪肉和两双猪肝,高高兴兴地去了服务台。
在庄爷爷“一扫而空”的同时,“本案猪肉由福建南航提供,通过检验检疫,可以安全食用”的实时信息已经传到了老人的手机上。从“桌”到“舌”的果蔬流通追溯安全得益于宜昌市推进的第二阶段果蔬追溯体系建设。
与第一阶段相比,“消费者只能购买肉和蔬菜产品后,可以用肉和蔬菜追踪卡上配对的20位数字和购物小票条形码进行核对和追踪”,第二阶段查询系统不仅实现了查询追踪信息的前移,而且使每个人的“手机”都成为了一个查询终端。“只要你一扫而空,你就没有买肉和蔬菜的麻烦”,这不仅减少了消费者在购买后查询和退货的麻烦,而且还给予消费者了解“食品流通千里,追溯到零距离”的权利。
提高连锁肉菜流通的无缝衔接
简单地说,肉类和蔬菜流通的可追溯系统就是记录“肉类和蔬菜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到哪个消费者,中间是检验检疫,是否安全和质量有保证”的“全链”信息。
目前,宜昌市肉类和蔬菜流通追溯系统覆盖了流通领域的所有环节,如屠宰企业、批发市场、部分零售环节、超市和团体消费环节;已经建立了一个肉类和蔬菜可追溯单位。一旦在肉类和蔬菜消费中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它可以迅速了解问题出在哪里,谁承担责任,以及消费者在哪里索赔等。,这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从“桌子”到“舌头”的肉类和蔬菜食品安全。
宜昌市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被商务部确定为2014年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第三批试点城市。同年,项目招标一期工程完成,2017年4月项目全部建设工作完成,顺利通过商务部验收。一期回顾范围涵盖宜昌市2家生猪屠宰厂、1家蔬菜批发市场、13家蔬菜市场、3家大型连锁超市的25家门店、2家产销对接企业、3家配送中心和30家集团采购单位,共76家流通节点企业。目前,二期建设也在进行中,覆盖各县市的40家大型超市和团购单位已经建成。可追溯系统在推动企业和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目前,肉类蔬菜可追溯建设项目已顺利运行两年多,对宜昌市不断构建猪肉蔬菜流通安全“无缝”可追溯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追溯的源头、可验证的目的和可追溯的责任”的可追溯性建设越来越被企业认可和参与。
翻新和升级使公众愿意使用可追溯系统
在一期建设过程中,由于技术和环境的限制,宜昌市采用了与全国同步的“一卡通”、“条码号”、“终端查询”等肉类蔬菜追溯查询方式。由于查询复杂且耗时,市民对肉类和蔬菜可追溯性查询不感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宜昌大力开展了全面升级的肉类和蔬菜追溯系统,即二期改造。第二阶段,首先创新查询方式,将之前的事后终端查询调整为事件前的主题二维码“扫”,使原本放在店内的一两个终端查询机演变成消费者。“手机”;与此同时,商店前台的电子秤已经通过Fully升级进行了修改,电子秤一发出小票,数据就会自动上报,减少了人工干预数据记录的可能性,实现了追溯监管的“零遗漏”,也降低了企业在第一阶段安排专人指导消费者查询的人工成本。“智能化”和“科学化”改造升级提高了追溯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保证了屠宰企业、超市和菜市场节点追溯数据上传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使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持续性大大增强;与此同时,宣传方法也有所创新,以往的商店组织者引导消费者开展肉类和蔬菜的可追溯性,这成为了商场、柜台和空.的立体宣传绿色醒目的“肉类和蔬菜追溯二维码”安装并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以“最大的便利性”激发了消费者潜意识中对追溯的热情和主动性;进一步扩大建设范围,从原来的简单城区扩大到县市和重点镇。
2018年,宜昌市已在3个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24家超市门店、2家屠宰厂和12个蔬菜市场完成了无卡肉菜追溯数据的升级改造。截至12月底,宜昌市肉类蔬菜追溯城市平台上传至商务部中心平台的数据总量为1.23亿。在数据背后,不仅显示了二期改造后新平台的便捷性,也显示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使用肉类和蔬菜追溯系统。
加强“四位一体”监管,推进退出机制
2018年,宜昌市肉类蔬菜追溯系统正式进入第二年,从最初的试点建设进入正常建设阶段。
在完善链条、改革升级的基础上,如果监管不加强,追溯体系可能演变成“纸上谈兵”和“花时间照镜子”。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果蔬追溯体系的有效性,宜昌市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媒体和消费者的“四位一体”力量,迫使流通企业加强追溯体系建设,不断深化退出机制。
对纳入评估范围的72家建设单位,宜昌市果蔬追溯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相关运维单位开展了26轮3106项检查,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追溯数据、问题处理、故障维护、操作培训、宣传推广等。根据检验情况和肉类蔬菜追溯城市平台数据的综合分析,全年共提交数据4391.8万件。
宜昌市商务局成立了一批相对固定、高度专业化的第三方运维技术团队,对可追溯设备、软件和用户进行日常的规范化维护和管理。运行维护项目组每半年检查一次,每月定期总结各追溯施工单位的系统运行情况。截至去年底,检查发现部分菜市场商户仍存在主二维码和“可靠秤摊卡”被屏蔽的情况,阻碍了公众对追溯信息的查询;三峡物流园区批发市场的大部分可追溯电子秤商家都没有使用过;吴佳市场和南湖市场没有使用肉类可追溯电子秤。这些情况已得到纠正,并实现了及时检测和整改。
在市区76家追溯建设单位中,因搬迁和关闭,谭家河菜市场、亚斯超市商场、友福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金福莱兰亭阁餐饮有限公司、武汉阳光商务发展有限公司宜昌酒店、宜家菜篮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被取消试点资格,退出宜昌市肉类蔬菜追溯系统。
自2017年起,宜昌市可追溯系统连续两年被纳入市政府食品安全评估。宜昌市全力推进果蔬可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的运行维护推广,充分发挥可追溯系统的有效性,积极引导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可追溯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理解和使用可追溯的良好氛围,确保果蔬流通可追溯系统的规范运行,为确保食品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标题:从“案头”到“舌尖”的安全保障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2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