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51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8日下午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新华社记者、中央电视台记者、经济日报记者陈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联合采访。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宏观政策上加强反周期调整。会议明确表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理解?央行是如何实现这一点的?
易纲:2018年,面对稳定、变化、担忧的内外部形势,中国人民银行增强了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采取了一系列反周期措施,并通过4次RRR减息和增量中期贷款提供了充足的中长期流动性,基本有效传导到实体经济。2018年,各类贷款和普惠性小额贷款同比大幅增加,货币金融环境总体稳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根据会议精神,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反周期调整,努力缓解信贷供给的制约因素。例如,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银行发行永久债券补充资本,完善普惠金融RRR定向减持的评估标准,在新的一年年初宣布RRR减持,释放1.5万亿元的流动性,并在1月下旬实施首个定向中期贷款(tmlf)操作。这些措施有利于保持金融市场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和合理稳定的利率,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没有随着经济增长的下降而减弱,而是增加了支持,反映了反周期调整。同时,坚持以供给方结构改革为主线,反周期调整措施与短期调整相结合,加强长期制度建设,努力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程度。会议明确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适度收紧。央行如何把握货币政策的力度?
易纲:稳健货币政策的适度“度”主要体现在总量合理、结构优化,为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创造合适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方面,要准确把握流动性总量,避免过度信贷收缩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和“洪水”对结构性去杠杆化的冲击。例如,1月4日宣布的RRR减税政策实施了两次,这与春节前的现金交付节奏一致,而不是洪水。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率也应该与名义gdp的增长率保持大致匹配。同时,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标题: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2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