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55字,读完约7分钟

我们的记者魏松

2018年是农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从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战略,到《全国农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的战略规划相继出台,农村振兴战略的蓝图正在慢慢铺开,逐渐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普惠金融的支持是这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画卷的最终画卷不可或缺的。

普惠金融支撑作用初显

“普惠金融应该以农村为重点。”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这句话意味着普惠金融将成为农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农村振兴战略最终目标的实现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农村产业、环境、人文等方面内部力量的积累。普惠金融需要建立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和良性的金融生态,以满足战略的有效需求。

普惠金融支撑作用初显

随着从中央到地方的规划和部署,普惠金融的所有参与者都逐渐明白2018年的战略应该如何对待人民、行业和村庄,也出现了阶段性成果。

扶贫质量是第一位的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研究今后两年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即按照标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中,2019年最重要、最紧迫、最困难的任务是消除贫困,解决关键问题,这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需要全面完成的第一项任务。

普惠金融支撑作用初显

虽然2018年扶贫评估结果只能在2月份公布,但据国务院扶贫办估计,到2018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85%以上,贫困村减少了80%左右,贫困县脱帽率提高了50%以上。这些成就对于所有各方的减贫努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而普惠金融是确保永久减贫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金融扶贫的这一特点,2018年各类金融机构更加关注扶贫质量,而不是简单的量化指标。

普惠金融支撑作用初显

首先,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帮助贫困家庭。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自2018年初以来,大部分省份都禁止了“企业家庭贷款”扶贫小额信贷的发放模式,并特别关注贷款对象的信贷水平、劳动能力和贷款用途,极大地降低了扶贫贷款的信贷风险,保证了扶贫贷款更多地用于贫困家庭的劳动,更好地维护了社会的整体金融环境。其次,在发放小额贷款以促进减贫方面,活跃在县区的小额贷款公司也值得一提。虽然他们的贷款额度仍然有限,而且由于融资成本高,利率高于正规金融机构,但近年来逐渐探索的业务和风险控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机构空·怀特的不足,这也是不可或缺的。

普惠金融支撑作用初显

同时,在过去的一年里,保险金融机构在扶贫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绩。在进一步推进贫困人口医疗补充保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上,到2020年底,确保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医疗补充保险覆盖面广,农村和城镇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广,各大保险公司相继推出了产业扶贫、电子商务扶贫、农业保险扶贫等基于保险业务特色的产品,地方保险机构根据地方产业特点,对农业价格保险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创新。这意味着扶贫保险不再局限于“输血”的作用,而是在更深层次上考虑风险防控的“原始”作用,这有利于提高整个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

普惠金融支撑作用初显

帮助行业首先受益

在经历了近年来经济转型带来的县域产业的阵痛后,这种“阵痛”已经深深影响到区域金融安全,如何引导农村产业用资金生根,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进而优化县域金融发展,成为金融从业者必须思考的课题。其中,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是农业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

普惠金融支撑作用初显

“工业繁荣”是20字农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要求,农村工业的第一要务是农业的繁荣。以前,中国的农业只是种植业,更注重土地的单位产量,而不是单位效益。特别是三次产业整合提出后,如何加强基础农业在一些地区被忽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比例的快速增长意味着农业规模的发展趋势,从长远来看,大规模生产将带来单位效益的追求。然而,为了使生产经营单位尽快走上追求高效生产的道路,仍然需要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引导。事实上,县域还有一些二、三产业,不重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支撑作用初显

过去,根据信贷水平和预期可支配收入确定贷款上限仅用于个人普惠金融服务及其在线业务,而确定县工业发展中的公共用途贷款额则更多地依赖于软信息。在过去的一两年中,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尝试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公司业务中,利用一些行业的标准化特征、税收和其他信息来预测企业实体的收入,并向其添加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以推进一些贷款风险。这一尝试不仅可以向公众推广县域金融业务的网上流程,还可以在发展金融业务的同时提升农村产业的效益,在实践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普惠金融支撑作用初显

在过去的一年里,不仅单个产业,而且农村产业集群也大量涌现。各地都在推进区域产业要素和功能的集聚,打造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形成工业园区。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已建成1万多个农村工业园区,提升了区域优势企业和品牌的集聚效应;同时,8.7万家龙头企业带动了小产业集群建设。产业集群使普惠金融服务更加便捷和专业。许多县域金融机构基于集聚效应对服务业进行了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并在工业园区设立了专门的服务网点,便于普惠金融更有效地作用于农村生产经营主体。

普惠金融支撑作用初显

区域优化要素流

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农村振兴战略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即把城镇和农村放在同一个发展平台上,让生产要素流向适当的区域和产业,进而形成城乡之间合理的要素流动机制。它能使要素流动,使乡镇有效竞争。除了要求资产和产业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外,两个地区的环境和基础设施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普惠金融支撑作用初显

培养区域金融消费群体的金融素养,建立和完善地方信贷平台,一直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是农村生产经营主体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保证。虽然是基础性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但在中国人民银行分行的指导下,2018年这两项工作仍有许多创新做法,预计其金融环境将会有很大改善。至于农村环境保护和农村文化,虽然不再是普惠金融的责任,但一些地区的金融机构也尝试通过金融活动开展促进当地居民环保和文明意识的业务,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普惠金融支撑作用初显

值得一提的是,在农村振兴战略和一系列政策的号召下,许多机构和组织带着资金、技术和其他资源来到县域,在某个村庄进行从工业种植到环境优化的整体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不仅要用资源帮助村庄,还要把该地区的农民带入“转型”,这样效果才能更持久。这不仅实现了中长期要素流动与县域发展的相互促进,更重要的是,这些主体认识到,对于某些地区而言,普惠金融不仅通过金融赋权,还通过技术和技能支持农村振兴。

普惠金融支撑作用初显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农村振兴战略的“继续扎扎实实”,并将其列为2019年要抓的七项“重点任务”的第三位,表明中央对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视。从会议强调的内容来看,扶贫、优质产业发展和要素流动这三个方面仍将是未来几年农村振兴战略的重点。2018年,普惠金融在农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然而,今后,为了一个接一个地实现农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普惠金融仍然需要在效益和可持续性方面加以考虑和创新。(张乐制图)

标题:普惠金融支撑作用初显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2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