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2字,读完约3分钟

王(右)在蔬菜大棚里调查。

数据照片(由新华社发布)

"让我来看看三元竹村的现代蔬菜大棚."初冬时节,70多岁的山东寿光县委书记王见到了老朋友,两人久久地握着手...

早在1986年,王就被任命为寿光县委书记,当时寿光是潍坊的一个贫困县。在任职之初,王就努力为农民找到一条致富的好路子。他了解到三元竹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正在试验冬暖蔬菜大棚。他尽力支持它。“我们可以大胆尝试致富。”

“能致富的事,我们大胆试”(改革先锋风采)

"党员干部带头闹事,一切损失由县里承担."1989年,在王的支持下,、等17名党员建立了17个大棚。在建造温室之初,地里的玉米没有收获。如果你想在元旦前上市,你必须完成它。当时,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不是没有理由,是为了温室实验,县委支持你。”王再次站起来,让村民们放心。后来,带刺顶花的越冬黄瓜如期上市。当时,一个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元,而这17个大棚造就了三元朱村的17个“双万元户”。

“能致富的事,我们大胆试”(改革先锋风采)

王也找到:你是某村的党委书记,努力为村民致富奔忙;当我还是县委书记的时候,我想到了县里的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有着相同的目标。然后县里成立了一个推广小组,王乐义巡视了各个乡镇进行指导。第一年,推广了5000多个蔬菜大棚。

“能致富的事,我们大胆试”(改革先锋风采)

蔬菜太多了,怎么卖?经过充分调查,王决定以蔬菜市场为支点来煽动蔬菜产业。当时,计划经济没有被打破,有人问:“如果‘市场’出了意外,我该怎么办?”王回答说:“最重要的是让人民致富!如果有任何责任,我将独自承担。”从20世纪80年代末占地20亩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开始,当地发展了一个农产品物流园区,蔬菜面积增加到60万亩。寿光还成功发布了《中国?“寿光蔬菜价格指数”,农产品物流园区日均交易量1500万公斤,蔬菜年交易量35-40亿公斤,成为全国蔬菜集散地、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能致富的事,我们大胆试”(改革先锋风采)

王当县委书记已经五年多了。从寿光的实际出发,他集中精力做了三件事:一是搞蔬菜产业化,建成了中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之一,把王乐义的蔬菜大棚技术推广到了全县乃至全国。二是组织首贝开发,在盐碱地上开发虾池15万亩、盐田20万亩、棉田60万亩,丰富不宜种菜地区的人口。三是选拔一批人才,发展壮大晨鸣纸业等一批重点企业。这三件事解决了全县人民的致富问题,奠定了全县工业体系的基础。1991年,寿光进入中国百强县行列。离开办公室后,寿光人仍然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项波秘书”。

“能致富的事,我们大胆试”(改革先锋风采)

《人民日报》延伸阅读(2019年2月15日08版)

标题:“能致富的事,我们大胆试”(改革先锋风采)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1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