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1字,读完约2分钟
⊙谢○编辑吴晓静
本周(2月11日),根据中国资产管理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的公示制度,第一批私募资产配置经理已经正式亮相。中国银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江黄愚山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珠海横琴金盛叶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为首家注册机构类型为“私募资产配置经理”的私募机构。其中,前两次私募改变了经理类型,第三次私募是新的申请经理。
私募资产配置经理被业内称为“第四种私募”,他们的正式亮相将为资产管理规模达12万亿元的私募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据悉,目前前三名“第四次定向增发”的资产管理规模不大,但这三家机构的大股东都是综合性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规模相对较大。
根据工商信息,中国银河投资的股东是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45亿元。2017年,合并报表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66.66亿元和56.24亿元。黄愚山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为敦和资产管理,现有资产管理规模超过330亿元。金盛叶烁的主要股东是金盛资产,是中国资产管理协会最早注册的私募机构之一。集团六名注册管理人员的资产管理总规模近300亿元。
私募基金网研究员刘认为,从短期来看,“第四种私募”的推出对行业生态影响不大,因为申请私募基金的门槛很高,只有一些大型综合性金融机构符合要求。然而,从长期来看,私人资产配置经理执照的发放将使私人经理和产品类型更加多样化,这将有助于扩大私人投资的范围,吸引更多类型的基金进入市场。
北京某大型私募基金经理认为,资产配置型私募基金公司的获批将进一步丰富私募行业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在购买私募产品时将有更多的选择。此外,在选择私募产品时,资产配置型私募基金经理在细分策略上倾向于选择优秀的私募基金,这意味着具有深度投资策略的私募基金有更多的机会。未来,在某个细分市场拥有投资和研究实力的私募股权基金可能会欢迎可观的增量基金。
此外,早在去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基金会会长洪磊就表示,协会将致力于推动资产管理市场形成“基础资产-投资工具-主要资产配置”的三层有机结构,鼓励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公司和主要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专业分工和相互制衡。在《基金法》框架下,尽快制定大规模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引导非担保理财业务向大规模资产配置服务转型。
标题:首批“第四类私募”亮相 有助吸引多类增量资金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1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