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5字,读完约3分钟

⊙朱主编浦

资产证券化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基金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资产支持型证券的总申报规模已超过2万亿元,累计申报规模为25643.01亿元,存续产品规模为13308.17亿元。

随着新的资产管理法规的出台和“走出去”的压力,证券公司、银行、基金子公司甚至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都瞄准了资产支持型证券的蓝海,它们都想分一杯羹。以abs为突破口,实现业务转型和绩效增长。

去年,证券公司很难管理他们的资产,整体管理规模和积极管理规模下降,但资产支持证券业务成为一个罕见的亮色。2018年,经纪公司的资产支持证券业务加速发展,产品种类更加多样化。

据中国科学技术基金会统计,截至2018年底,共有126家机构开展了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其中包括77家证券公司和49家基金子公司,主要发行者为证券公司。根据监管要求,我国企业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只有两种类型,即经纪公司和基金子公司。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是基金子公司,也在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券商ABS业务逆袭 规模碾压基金子公司

然而,双方的实力仍然相差甚远。与券商提交的产品数量大幅增加相比,基金子公司提交的产品数量没有增加,反而同比下降了20%。2018年,81家机构提交了667项资产证券化产品。其中,证券公司申报产品606种,同比增长33.19%,申报规模同比增长10.33%。基金子公司申报产品61种,同比下降21.79%;申报规模也同比下降了37.79%。

券商ABS业务逆袭 规模碾压基金子公司

当资产支持证券业务也在发展的时候,为什么证券公司的竞争力更好?国信证券第二业务部门资产证券化研究主管索元元向《上海证券报》表示,以前基金子公司主要是渠道业务,受牌照和单一业务模式的限制。相对而言,证券公司的固定收益业务更为丰富,不仅可以做资产支持证券,还可以承销和发行债券(公司债券和公司债券),并有其他业务作为支撑。如果基金子公司在没有其他业务支持的情况下开展abs业务,很难形成规模效应。他表示,从业务团队来看,与基金子公司相比,券商投入了更多的人力和财力,这是单一业务的基金子公司难以承受的。

券商ABS业务逆袭 规模碾压基金子公司

2018年,abs一级分销市场开始逐渐向二级市场蔓延。机构投资者的配置意向正在逐渐升温。

郭进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周岳指出,随着基础资产品种的增加,不同品种之间的利率差异开始加大。2018年,在债券市场信贷环境紧张的情况下,企业abs发行利差市场表现出明显的信贷溢价上升。与公司债券相比,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扩散是显而易见的,资产证券化配置已经成为机构的主要偏好。

券商ABS业务逆袭 规模碾压基金子公司

从2018年备案产品优先认购资金来看,经纪期货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资产管理计划等资产管理产品的认购规模占产品优先和中间累计规模的57.40%;银行自营资金主要认购企业abs优先,占25.80%;11.65%由自营证券公司和私募股权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认购。

券商ABS业务逆袭 规模碾压基金子公司

从二级认购基金来看,一般企业(通常由原股权持有人自负盈亏)的认购规模占近50%;资产管理产品认购规模为217.62亿元,占33.75%;券商自营认购比例为12.73%。

“相对而言,券商更喜欢认购次级。原因是作为发行人和管理者,他们对产品有很高的理解和很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同时,辅助文件的产量比优先级更有吸引力。”一位自营经纪人告诉《上海证券报》。

标题:券商ABS业务逆袭 规模碾压基金子公司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