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0字,读完约3分钟
3月26日至29日,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共同命运、共同行动、共同发展”。金融网站直接报道整个场景。
3月29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接受媒体采访。当被问及中国的金融开放程度时,周小川表示,中国的金融开放程度仍然很高,这有利于中国的金融市场竞争,不会对中国市场和金融机构造成实质性损害。
以下是一份发言记录:
从各行业的综合比较来看,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到目前为止还不算太高,但金融开放还很早。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许多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并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
其中一个因素是我们在90年代末遇到了亚洲金融风暴,亚洲金融风暴的原因非常复杂,不同国家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金融开放是否会导致危机,所以我们当时就开始谈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们都记得中美世贸组织谈判、中欧世贸组织谈判和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在这种背景下,金融业对金融机构的准入不是很开放。
因此,我们应该说有一个大空.我们应该看到金融是一个有竞争力的服务业。通过竞争,引入竞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有利于改善服务,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有利于我们锻炼和成长。因此,应该说有一个很大的空房间。
它会引发大动荡,还是让国内机构难以生存?我不这么认为。我们可以看看这个百分比,外资在整个中国商业银行中所占的百分比,外资在保险业、投资银行、电子商务和基金中所占的百分比,它们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中国市场确实非常大,中国金融机构已经在许多层面上站稳了脚跟。许多机构已经将业务扩展到海外,而且扩展速度相当快。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金融机构扩大了市场准入。
在扩张的同时,有必要允许这些金融机构扩大其业务范围。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往往在其业务范围内有特别许可。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外资商业银行进入了很多领域,但它们可以做外汇业务,但不能做储蓄业务。因此,外资企业只能由外国人来做,不能由中国人来做。还应该考虑这种个别区别,所有应该自由化的都应该自由化。在这方面也有great/き だ
近年来,中国在几个方面发展迅速,如公司债券市场。公司债券市场放开后,外国机构希望能做这项业务,尤其是公司债券的承销。像这样的市场可以自由化。这有利于竞争。同时,它不会对我们的市场或金融机构造成实质性损害。
更多新闻:
周小川谈中美贸易谈判:越来越多的积极信号正在出现
周小川:放宽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更能有效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周小川:就单边主义达成全球共识的过程将会相对较长
标题:周小川:中国金融开放还有很大空间 对市场竞争有好处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