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1字,读完约4分钟
不久前,贵州省贵阳市55个工业项目投产,总投资374亿元,涵盖设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轻工建材、医药制造、磷化工和煤化工等领域。贵阳市市长陈艳表示,重大项目建设为贵阳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实施高水平开放注入了强大的动能。
近年来,贵州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努力弥补不足,调整结构,促进薄弱环节转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步推进、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动能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数据显示,2018年贵州gdp同比增长9.1%,居全国首位,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前三,农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贷款余额增速居全国首位。
2018年,贵州省围绕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重点抓好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大数据集成与开发、扩大投资等工作。
在实现消除贫困目标的攻坚战中,贵州省去年专门召开了省委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全年开展了“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秋后丰收账户”、“冬季充电”等行动,打造了一个农村“群体”。硬化道路长达5.1万公里,解决了88.4万农村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已建成18.24万套扶贫搬迁安置房,32万个家庭就业创业点。工业扶贫增加了143.73万贫困人口的收入。
在反污染斗争中,贵州省大力推进“双十工程”和“以渣定产”,在全区禁止网箱养鱼,实行江(湖)长制,并在生态日开展“巡江、巡山、巡城”活动。同时,贵州省还实施了新一轮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和生态恢复、草原和海洋综合治理等10个生态工程,完成造林520万亩,退耕还林350万亩,治理石漠化105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647平方公里。
在供方结构改革方面,贵州大力实施工业革命振兴农村经济,启动500多亩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低效玉米种植面积减少785万亩,新增高效经济作物667万亩。蔬菜、食用菌、水果和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同比增长20.9%、91.5%、25.6%和18.1%。同时,贵州实施“双千工程”,对1688家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600亿元,引进科技含量高、增长好的企业1101家。
数据显示,2018年,贵州省实体经济企业成本降低500多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5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4.6%,亏损企业亏损同比下降18%,主营业务收入每百元成本同比下降1.5元。
在大数据集成的发展中,贵州大力推进“四个增强”、“四个集成”,全面实施“万人企业集成”活动,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拥有9500多家大数据企业和1万多家云企业。
此外,贵州还通过扩大项目投资促进消费,有效需求持续扩大。2018年,贵州共启动重大项目919个,完成项目554个,重大项目投资9512亿元。同时,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投资继续快速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投资同比增长49.7%,生态环保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6.3%,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投资同比增长24.5%和29.7%,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8%和27.7%,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
贵州省民间投资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8年,贵州省开展了产业投资突破行动,着力优化经营环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有效民间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民间投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检讨”。三次发布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工程包,两次发布重点ppp项目工程包,共启动1166个项目,总投资1.46万亿元。去年,贵州省民间投资增长13.8%,其中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民间投资占70%以上。
今年,贵州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定在9%左右。“9%的增长率是在考虑了国内外发展环境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后确定的。它不仅符合“实现消除贫困的艰苦奋斗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的要求,而且是经过艰苦努力才达到的目标。”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陈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王新伟吴炳泽)
标题:贵州:实招补短板 项目强实力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1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