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5字,读完约4分钟

厦门市医疗保险局近日发出通知,称“4+7”城市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类别的入选药品于3月15日被吊死;3月18日,对同一品种的精选和非精选药品实行差别医疗保险支付标准。目前,11个试点城市实施数量采购的细则已经全部实施。上海、沈阳等地此前已宣布,将于3月20日起实施按量采购政策。

“4+7”城市带量采购试点全部落地

分析人士认为,医疗改革政策的不断努力,如以量采购,将使中小医药企业的利润持续下降/0/,加速行业整合,迫使医药企业加强创新。

促进数量采购

今年年初,国家组织开展了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试点范围确定为“4+7”城市,包括京、津、沪、渝、沈、大、厦、广、深、成、Xi。在首批“4+7”城市中,25个品种中标,平均价格下降52%,最高价格达到96%。

然而,业内对于批量采购试点中支付困难的呼声很高。3月5日,医保局出台药品集中采购配套措施,实施医疗保险基金预付政策。在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前,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需按不低于专项采购预算的30%预付医疗机构费用,医疗机构需按合同及时与企业结算,以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鼓励医疗保险机构或采购机构与企业直接结算或预付药品。

“4+7”城市带量采购试点全部落地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了各地的实施细则,发现许多地方制定的医疗保险基金预付比例为50%,远远高于规定的30%。

以沈阳为例,2月22日,沈阳市医疗保险局下发了《关于实施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医疗保险中心和生产企业(或生产企业自主选择的配送企业)必须设立专门的采购账户。医疗保险中心、生产企业和经销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医疗保险基金拨付相应资金作为营运资金。流动资金通过采购专户分批预付,即首次预付50%,剩余45%在采购周期过半或合同金额过半时预付,最后5%的流动资金在合同金额完成后用于清算。同时,要求对医疗机构的支付进行监控。

“4+7”城市带量采购试点全部落地

1月,天津市医疗保险局发布了《国家机关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实施了医疗保险基金预付制。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合同购买金额两次向定点医疗机构支付医疗保险基金(第一次预付比例为50%,在购销合同签订后完成,第二次预付比例为50%,在购销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完成)。作为定点医疗机构,它向企业支付药品采购款。

“4+7”城市带量采购试点全部落地

3月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马表示,“4+7”城市批量采购将进一步扩大和推广到全国。

行业整合正在加速

近年来,许多投资机构对医药上市公司进行了调查,数量采购政策的影响成为一个关键话题。博腾股份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政策得到了大力推行。从长远来看,这些政策是必要的,但从短期来看,它们可能会给市场带来一些影响。“4+7”城市批量采购主要针对仿制药,目的是减轻人们的用药负担,提高药品质量。优秀的制药公司将逐渐增加他们的市场份额。

“4+7”城市带量采购试点全部落地

向海医药相关负责人表示,一致性评估和“4+7”城市采购等政策实施后,部分医药企业无法承受一致性评估的高成本而退出,将会出现一些整合机会,行业内的整合与兼并正合时宜。

根据SFDA网站近日发布的信息,SFDA召开“4+7”监管调度会议,研究部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监管,特别是“4+7”监管,全力确保药品质量安全。会议要求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供应保障工作,积极支持企业并购和联合发展。

“4+7”城市带量采购试点全部落地

据兴业证券称,未通过一致性评估的产品将面临被淘汰或跌破投标价格的局面,即使它们将来能够通过一致性评估,也可能没有空市场的保留空间。这些仿制药利润率的下降将加速相关中小企业小规模生产能力的消失,同时难以增加开发新产品或完成一致性评估的投资。2019年,行业将进入加速洗牌期。

“4+7”城市带量采购试点全部落地

招商银行研究院表示,医疗改革政策如量入为出继续发挥作用,加速了行业整合,迫使医药企业加强创新。数量采购的不断推广将使中小型制药公司的利润持续下降/0/室。同时,购买价格的大幅降低使得仿制药公司的利润趋于合理。展望未来,坚持研发以获得重要品种首个仿制资格或通过高门槛药物一致性评价和产品多样化的制药公司受到的影响较小。同时,创新药物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鼓励企业不断创新。

标题:“4+7”城市带量采购试点全部落地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0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