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9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张一鸣
困扰行业多年的创新能力不足,可能会在全国人大会议后迎来一个政策红利释放期。如何激发创新活力是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企业界和学术界代表关注的焦点。两会期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许多NPC代表和CPPCC委员。他们认为,政府鼓励科技创新和发展,将为企业提高质量、效率和升级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智力支持。为了提升未来社会的综合创新能力,必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新动能,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从而解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创新和发展红利有望逐步释放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石化总经理韩枫说,国家倡导科技创新发展,为创新和创业创造了深厚的土壤,这将大大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增强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鼓励企业致力于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应用,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企业产品向中高端发展,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为企业提升质量和效率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智力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空空工业集团副总经理杨伟院士认为,大众创业和创新强调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主要原因是中国想发展实体经济,而企业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主体。他们更加了解用户的需求、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的现状和创新的方向,能够更好地将技术创新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COMAC副总经理周新民也指出,要想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把重点放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这有利于解决目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产品创新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周说,创新分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探索发现(基础领域的研究与创新)。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很活跃,但在基础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研究创新方面缺乏主动性。原因是技术创新耗时长、投资大、风险大、见效慢,所以很多企业会采用吸纳主义,但关键核心技术永远不会出现,所以企业在后续的产品创新中创造力不足。
杨伟说,仅仅依靠企业创新是不够的。企业需要在基础科学研究和跨学科科技发展中加强产学研结合,协调各方关系,突出重点,把握重点。此外,在基础科技研究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统筹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氛围。
2016年,齐鲁石化被评为中国石化第一批创新企业。韩枫告诉记者,增加R&D和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制造,增加高端产品的数量是非常重要的。推进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含金量”,打造世界级核心技术和技术产权,牢牢把握拥有世界级核心技术和技术产权的行业的“话语权”。
创新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要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强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
杨伟强调,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首先,企业要更加注重以创新驱动发展为重中之重,同时要进一步拓展,形成企业间的协同创新能力,营造产学研结合的氛围,更好地界定投资和未来效益的分配,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和协同方式,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技术创新是指应用技术研究和应用基础技术研究方面的创新,所有这些都是实验室技术。实验室技术输出可用于支持产品的标准、规范、方法、半成品、成品和产品原型。创新。”周对说道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表示,国内大部分项目的指导意见来自学术界,这不是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科学家和企业家尚未就方向达成一致。今后,除了保证一定比例的研究经费用于开展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设施外,一些与工业科研项目相关的指南可主要由企业编制,配套资金可由企业提供,配套资金今后可通过国家税收优惠等政策返还。政府还可以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或金融研究基金落户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立市场化的技术孵化基金,完成科研成果的试点,实现成果的最终应用。同时,改革科研成果的人才评价体系,让更多的技术人员成为技术经纪人。
标题:政策红利有望逐渐释放 中国创新发展迎来机遇期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0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