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3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见习记者徐贝贝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于3月5日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以下简称《预算报告》)。3月1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审查结果的报告》。财政经济委员会表示,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2019年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总体可行。
2018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了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作用。201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能提高效率,并发挥反周期的监管作用。预算报告显示,2019年财政收入形势严峻,收支平衡压力突出。要平衡稳定增长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加强政策和资金的统筹规划,保持财政的可持续性,同时加大减税和降低成本的力度,重点确保重点支出。
政府有着良好的“紧缩生活”
确保财务可持续性
从财政收支来看,2019年财政平衡压力更加突出。在去年实施大规模减税和减费、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以及部分减税和减费政策的影响下,预算报告预测2019年财政收入增速将放缓。同时,各领域对财政资金的需求很大,许多领域需要财政支出的重点保障。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9.3万亿元,增长5%;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5万亿元,增长6.5%;与2018年相比,收支同比增速有不同程度的放缓。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财务可持续性?总的来说,要提高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财政部部长刘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应“过紧日子”,严格控制“三项公共基金”的预算,将一般支出削减5%以上,取消低效和无效支出。此外,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继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在财政收入紧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赤字比例的选择尤为重要。根据预算报告,2019年赤字为2.7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3800亿元,赤字率预计为2.8%,比去年高0.2个百分点。刘坤认为,适当提高赤字水平一方面反映了积极财政政策“强化和提高效率”的要求;另一方面,它被控制在国际3%的控制范围内,同时,为未来的宏观调控预留了政策空空间。
在最前沿花钱
关键支出得到保证
2018年,各级政府将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投入,更多的财政资金将向创新驱动、“三农”和民生倾斜。2019年,面对突出的财政收支平衡问题,有限的财政资金要用在刀刃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加大投入。
根据预算报告,2019年财政支出有八个领域:重点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继续支持三大攻坚战,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推动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加强安全和改善民生,支持国防、外交和政法工作。
其中,中央政府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做了初步安排。例如,在三次攻坚战中,中央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260.95亿元,增长18.9%,主要用于贫困地区。此外,中央政府将安排5776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重点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等重大项目。在就业、教育、住房保障、区域协调发展等民生领域,中央政府也做出了财政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为保证各地区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2019年财政补贴规模将有所增加,同时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节比例,加快省级养老保险统筹。根据预算报告,根据中央和地方预算,2019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为79677.54亿元,增长9.7%,其中财政补贴收入为19468.96亿元,比2018年增加2600多亿元。
标题:2019年预算草案报告:财政收入将有所放缓 平衡收支保证财政可持续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0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