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40字,读完约8分钟

通过第三方合作实现“1+1+1>3”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部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倡议,始终坚持“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欢迎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和其他各方参与,开展第三方合作,实现“1+1+1>3”的共赢。在融资领域,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推进第三方合作,取得良好成效。

通过第三方合作实现“1+1+1>3”

第一,第三方合作对于深化“一带一路”融资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多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任务繁重,资金需求巨大。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或发达国家开展第三方投融资合作,将有助于调动各方力量,形成优势互补,有效增强对沿线国家的投融资支持。

通过第三方合作实现“1+1+1>3”

多边发展机构所覆盖的领域与“一带一路”高度重叠,后者在“一带一路”的融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第一,多边开发机构多年来深入本地区各国,熟悉各国国情和当地投资环境,与各国政府建立了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二是长期关注业务发展,聚集了大量专业人员,积累了丰富的项目评估和管理经验,建立了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第三,他们在世界上享有广泛的认可和良好的声誉,这可以推动更多的市场基金进入。

通过第三方合作实现“1+1+1>3”

发达国家拥有制度、人才、资本和技术等多重优势,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发达国家拥有成熟的资本市场,不仅有丰富的金融产品、服务和优秀的人才,还有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充分吸引发达国家乃至全世界的资本和投资者参与“一带一路”的投融资合作。同时,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较早进入沿线国家,当地布局相对完善,与当地企业联系紧密。

通过第三方合作实现“1+1+1>3”

中国与多边发展机构或发达国家的第三方合作可以促进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在多边发展机构的帮助下,中国可以提高项目筛选的效率,确保自身资金的安全,同时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遵守国际规则的诚意,提升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声誉。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中国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在资本、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改善资源配置,提高资本利用效率。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中国可以与多边开发机构和发达国家分享“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巨大机遇和重大项目,利用中资金融机构更熟悉人民币业务、与中国企业密切合作的优势,促进与多边开发机构和发达国家的共同发展。

通过第三方合作实现“1+1+1>3”

目前,“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国第三方合作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积极开展联合融资,有效满足沿线国家的项目融资需求;二是加强第三方情报合作和能力建设,为资金有效使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是第三方联合融资合作继续深化

中国人民银行、中资金融机构、多边开发机构和发达国家积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联合融资,为实现“一带一路”互利共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中国人民银行和多边开发机构积极开展联合融资,协同效应逐渐显现。中国人民银行已投资30亿美元与国际金融公司建立联合融资基金,投资20亿美元与非洲开发银行建立非洲共同增长基金,投资20亿美元与美洲开发银行建立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联合融资基金,投资2.5亿欧元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参股基金。

通过第三方合作实现“1+1+1>3”

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上述联合融资机制已投资30多亿美元,有近200个项目,覆盖欧洲、中亚、拉丁美洲和其他“一带一路”地区,涉及供水和卫生、交通、农业、青年就业等领域。由非洲共同增长基金资助的尼日利亚青年就业方案在农业领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的联合融资基金为塞尔维亚的第一个大型风力发电厂项目提供了融资支持,帮助解决了当地的电力和能源短缺问题。

通过第三方合作实现“1+1+1>3”

中资金融机构不断加强与多边发展机构的融资合作,合作势头良好。中国工商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携手合作,为中东和北非的许多电站项目以及中亚的天然气项目提供融资;我们共同为土耳其最大的不良贷款处置和资产管理公司提供融资支持,推动了当地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中国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积极参与美洲开发银行在机场、道路、风力发电站等项目的银团贷款,为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和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4月,丝绸之路基金和欧洲投资基金成立了联合投资基金,目前已开展实际投资,促进了“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容克计划”的衔接,实现了互利共赢。

通过第三方合作实现“1+1+1>3”

中资金融机构也与沿线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开展了联合融资,形成了许多有益的做法。中国开发银行和日本三菱UFJ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在东盟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合作不断深入发展。2016年,中投公司和法国储蓄银行成立了一个20亿欧元的联合投资基金,主要用于在非洲和亚洲的投资。2017年,中信集团与日本、韩国和泰国三大财团就共同投资泰国东部经济走廊项目达成共识。2019年,由中投公司和法国国家投资银行共同出资、两国私营企业共同建设的毛里求斯垃圾焚烧发电及太阳能和风能合作项目正式签署。

通过第三方合作实现“1+1+1>3”

第三,第三方情报和能力建设合作进一步加强

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推动与主要国际机构在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金组织)共同成立了中国-基金组织联合能力建设中心,为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国家提供智力支持,以进一步完善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框架。2019年4月,中心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在基金组织维也纳联合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一次关于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性的研讨会。中国人民银行与非洲开发银行和西非开发银行等非洲国际组织建立了双边技术合作基金,促进了中国经验和技术在非洲的传播,并通过联合研究报告和国际研讨会支持非洲国家的能力建设。与美洲开发银行共同设立了能力建设基金,并与该银行多次联合举办“中国-拉美政策与知识高端研讨会”,促进了中国与拉美国家在小额信贷、海关、农业、城镇化等领域的交流。

通过第三方合作实现“1+1+1>3”

中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携手,为沿线国家提供智力支持。中国工商银行与“一带一路”沿线几个国家共同发起建立“一带一路”银行正常化合作交流机制,并在此机制下,为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国家成员机构开展经济政策培训。自2013年以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已为沿线国家举办了100多次培训,培训学员近3000人。自2015年以来,中国银行利用其跨境业务,积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研讨会,并培训了来自拉美、中东欧和非洲25个国家的近140名学生。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客户多元化需求和自身发展战略,提供了大量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培训。

通过第三方合作实现“1+1+1>3”

第四,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签署第三方合作协议,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是首批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机构之一,也是中欧和东欧发展资金的重要提供者。中国人民银行自2016年开始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联合融资,并鼓励中国金融机构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合作。

为了进一步互补优势,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以加强第三方合作。备忘录明确表示,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在中东欧和中亚的第三方合作。中方鼓励中资金融机构和企业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在该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如联合融资和项目招标;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将通过政策对话和技术援助促进更多的银行贷款项目。双方将通过高层对话、技术磋商、联合研讨会和短期人员借调加强信息共享和人员交流。签署合作备忘录对双方进一步深化中欧、东欧和一带一路沿线中亚地区的投融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第三方合作实现“1+1+1>3”

第三方合作不是各方优势的简单叠加,而是深入理解和务实把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实际需求,有效促进各方优势互补,实现高水平协同。今后,中国人民银行愿与各方一道,继续深化第三方合作,提高机制水平,拓宽合作范围和内涵,形成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的共同努力,反其道而行之,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果,让更多沿线国家和地区受益,真正实现相互合作、共同建设、共享。

标题:通过第三方合作实现“1+1+1>3”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0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