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96字,读完约7分钟
■我们的记者龙伟
南京江北新区需要什么样的新金融?
这不仅关系到第十三个国家新区的发展,也关系到南京乃至江苏在新一轮全球区域竞争中的未来。
经过近四年的探索,江北新区已逐步聚焦于“国家科技创新金融中心”。
“这是一个有基础、有未来的决定。”新区相关领导评论道。
重塑
对于江北新区来说,发展金融的目的非常明确,即牢牢扎根于实体经济,服务江北新区的优质发展。
作为中国第13个国家级新区和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自2015年6月起被国务院批准,其发展定位为“自主创新试验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江三角洲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建立了以“4+2”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即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和现代化
随后,江北新区进一步集中思路,明确提出建设“两城一中心”,即建设“芯片城”、“基因城”和“新金融中心”。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创新驱动的重要条件。通过加快有效的金融流通和提高金融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可以有效地调动和振兴资源。
更重要的是,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抓住创新机遇的国内地区或机构不仅会赢得国内市场,还会赢得全球利益。
要建什么样的新金融中心?它不仅会影响江北新区的发展,还会影响南京乃至江苏的未来。
当时,除了东部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南部的杭州互联网金融中心,南京正在加快和加强自己的金融中心建设。
就长三角地区而言,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凭借自身优势和禀赋,打造了特色鲜明的金融业,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金融业定位和产业体系——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杭州建立了以支付为特色的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苏州建立了以“金融+技术”为特色的金融技术中心,宁波建立了以航运保险和船舶融资为特色的航运金融中心,合肥积极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中心...
甚至南京的主要城区都进行了自己的金融布局:河西金融集群被称为国家东部的金融服务中心,肩负着建设“长三角北翼金融中心”的重任;新街口金融商务区重点集聚零售金融、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等金融服务业态,拓展金融集聚空空间,延伸金融服务链...从机构数量和规模来看,南京的金融业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四个区,其中建邺区的集中度最高,而秦淮区的金融业增加值领先。
江北新区怎么样?
江北新区拟建设的金融中心应紧紧围绕“两城一中心”和“4+2”产业规划发展产业金融;科技是新金融模式的重要支柱...业内人士提出了一些建议。
为了更好地定位自己,江北新区聘请了世界知名机构和金融机构进行分析研究。他们建议江北新区在布局传统金融的同时,重点发展新的金融形式,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
事实上,省市政府已经明确了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的方向和路径。
2017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国家新区的政策和制度优势,集中全省力量,在江北新区建设长江新金融集群,努力建设具有较强资本吸纳能力、产融结合能力和创新转化能力的国家一级新金融中心。
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作为区域新金融产业的承载区,肩负着引领金融创新的使命。为了更好地落实省市两级的预期,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中央商务区新的金融产业定位逐步确定为:国家科技创新金融中心。根据规划中心的规划,将围绕新技术(金融技术来源)、新场景(产融结合示范区)、新开放(开放试验区)、新数量(增量制度集聚区)、新机制(沙箱监管、政策创新)五个方向,最终形成“五新”金融产业,以技术授权金融助推产业,构建“技术+金融+产业”一体化发展
对此,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国家科技创新金融中心的定位,使得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的建设成为可能。江北新区通过国家科技创新金融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激活南京发展的新动能,为江苏优质发展提供新支撑,也体现了东部引领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生根
"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面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希克斯的提醒,拥有雄厚工业基础的江北新区希望通过金融革命,甚至通过示范引领,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战略取得丰硕成果。就“芯片之城”而言,目前江北新区聚集了展讯通信、安谋电子、新思科技、荆门科技等200多家上下游集成电路企业,全国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有一半落户新区。产业生态涵盖产业链的上下游所有环节,如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和测试,形成以芯片设计为核心,集生产、学习、研究和应用于一体的集成电路闭环产业链。它已逐渐成为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行业的新高地。在“基因之城”方面,江北新区聚集了400多家大型健康产业链企业,落户工业项目近200个;产业生态学涵盖了生物医学研发、原材料生产和生物医学制造等整个产业链环节。国家卫生医疗大数据中心建成,年测序能力超过50万人次,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基因测序基地。2018年,江北新区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实现了30%以上的快速增长。
矛盾也凸显出来。一方面,产业集聚效益迅速形成;另一方面,尽管江北新区金融业发展迅速,但附加值仍然较低,结构数量较少,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新兴业态发展不足,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据2017年数据,江北新区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04.5亿元,同比增长12.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然而,与南京四区相比,新金融业的规模仍然很小。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使金融体系结构与经济结构相匹配,已成为江北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根据产业链布局,江北新区了解到该地区普遍存在着中游大型制造企业“不缺钱”、R&D科技企业“融资难”的现象。因此,对知识产权融资和vc/ pe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在南京被批准建设知识产权运营城市的基础上,江北新区承担了建设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中心功能服务区的任务,启动了中国第一个知识产权金融中心的建设。江北新区希望通过创建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体系,成为中国第一个新的实验区。
因此,江北新区积极推进绿色金融。通过打造江北新区绿色金融“三银行一平台”,实现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需求对接和信息共享,引导金融资源投资绿色领域。
同时,江北新区目前正在进行以城市交通和海绵绿色建筑为重点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空间。
为了与“一带一路”接轨,更好地为科技企业服务,江北新区开展了离岸金融的尝试。
3月1日,交通银行离岸金融业务中心(江苏)在江北新区成立。江北新区希望以该中心的建立为契机,深化区域内的岸外联动效应,加强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打造离岸金融创新名片,加快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全方位推进新金融中心建设。
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的建设以实体经济为重点,在创新的帮助下,不断优化有利于实体经济集聚的要素配置。以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深化金融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报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源头,尤其是充分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
为了更好地建设新的金融中心,江北新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长江新金融集群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金融十条》),从金融企业结算奖励、办公场所支持和经济贡献奖励到金融高端人才引进、金融项目创新支持和投资风险补偿。江北新区明确了支持政策,形成了完整的连锁支持政策体系。
根据“十大金融政策”,江北新区将设立一个新的金融发展基金,总规模为100亿元,形成一个完整的配套政策体系链,与南京最新相关政策同步互动。在中国支持金融业发展的类似政策中,新区将率先在国内给予支持,并以最大的优惠待遇支持新的金融发展。
通过“金融十条”,新区政策将得到系统发展和拓展,并与支持创新创业、支持服务贸易和产业发展、支持新区高端人才引进等政策形成联动机制,形成良好的政策组合。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引导,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南京金融中心的变化轨迹清楚地反映了这一点。
曾经,南京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只在新街口。只要你在新街口,你就能享受到南京乃至江苏最繁华的商业场景,而江苏无疑是城市的中心。
银行、证券、保险和资产管理公司聚集在一起,洪武路是南京的金融街。
随后,南京的金融中心位于河西,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西南河板块,大批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聚集在河西。
沿着江东路和庐山路,从奥体到西南的余醉,见证了南京金融中心的逐步巩固。
新街口依然繁华热闹,但它分散了金融中心的核心地位。
如今,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的紧张局势已经凸显。通过产融结合的发展路径,全面推进长江新金融集聚区建设。截至目前,已有100多家新金融机构落户,累计金融资本达到2000亿元。
融合
金融作为高端资源要素,如同血液一样,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城市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城市实力和竞争力的象征。
长三角经济圈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区,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是世界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在上海中心城市的帮助下,如何促进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等大都市圈在同一城市和跨城市的发展,延伸沿海发展带和沿江发展带,提高城市群和空空间的效率,是江苏和南京面临的重要问题。
历史发展的进程赋予了江北新区新金融新的信任。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南京作为第二大经济大省的省会,在带动周边中心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然而,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南京却处于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江苏、无锡、常州三市受上海辐射带动;另一方面,南京地处江苏省西部,对苏北经济的辐射有限,但对安徽马鞍山、芜湖等周边城市的辐射效应明显。数据显示,马鞍山是南京流动人口的第一来源地,占15.87%。
与杭州相比,南京的第一名真的很低。2018年,南京在江苏省的经济总量仅占13.8%,在中国排名倒数第二。同年,杭州的第一名是24.3%,其国内生产总值是宁波的1.26倍,宁波是该省一个有独立计划的城市。
因此,就南京而言,它需要江北新区的支持。
从苏来的角度来看,江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明星城市,无法聚集像北上归线这样的资源。做大做强南京是推动江苏发展的关键。
“作为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地区不仅需要发挥上海作为全球城市的主导作用,还需要加强南京作为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协同支撑作用。”一些分析师认为。
从全国来看,江北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中承担着国家创新战略、激发区域创新活力、引领经济转型发展等多重角色。
南京的比较优势是科技、教育和金融,这是提高其领先地位的重要起点。
在提升南京城市地位的过程中,金融不仅是支撑,也是杠杆。
根据“中国金融心脏指数”(cdi cfci),在中国的“万亿俱乐部城市”中,南京的经济总量排名第11位,财政收入排名第10位,而其金融竞争力在江苏排名第一,在中国排名第八。其中,南京在中国金融业的表现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并首次超过广州和成都。由此可见,综合金融竞争力的提升可以为南京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地位提供重要支撑。
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书记罗群表示,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试验区和江北新区建设“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集群的战略指导下,新区正全力打造长江新金融中心。积极探索金融、产业和科技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金融对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支撑作用,为江北新区打造全省创新源、引领区和重要增长极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有分析认为,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的准确定位决定了长江城市群的真正联系意义。
从上海到长江,长江两岸有南通、泰州、扬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等8个世界著名城市,陆地面积约5.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5000万。它是中国工业体系最完整、创新能力最强、城市分布最密集、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长江流域和众多交通设施的叠加,使长江沿岸的八个城市联系更加紧密;在金融和现代服务业的帮助下,南京的“第一名”扩大了。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的紧张气氛突然变得聪明起来。
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就是证据。该基金是由上海国际集团与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共同发起的1000亿级基金。第一轮的封闭规模接近80亿元,可带动资本规模超过500亿元。通过持续滚动运营,将向5000多个创新实体项目和1000个前沿技术领域投入资金,加快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优势产业集聚。
最终目标是融入未来。
当前,新一代科技革命已经到来,金融业呈现出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尖端技术将彻底改变金融业的发展模式。
金融业一直是拥抱新兴技术的最受欢迎的行业之一。如今,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金融业再次迎来了技术变革的浪潮。
江北新区希望抓住机遇,在新的浪潮中赢得第一名。
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安永(Ernst & Young)预测,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行数字现金的国家。目前,央行数字现金创新中心位于江北新区,央行数字现金研究所是国家法定数字现金的核心技术机构。目前,除总部外,江北新区和深圳只有两个数字现金创新中心。江北新区依托本地数字现金创新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国内首个合法数字现金应用试点。
江北新区效仿波士顿健康大数据中心吸引保险机构,利用自身健康大产业优势和国家健康大数据中心落户江北的条件,建立脱敏共享平台,开展跨境应用试点业务,希望吸引大量保险公司聚集,打造首个全国健康保险大数据创新试验区。
等等,江北新区的新金融中心正在积极规划未来。
市长兰表示,近年来,江北新区围绕“三区一平台”的战略定位,围绕“两城一中心”的建设规划,积极构建“4+2”产业体系。一方面,它强调低消耗。高智能和绿色的产业特征,一方面提升了新的金融中心,促进了创新整合和产业集群,加快了生产城市的整合,加快了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了现代金融服务。
江北,南京,长江左岸。
金融中心在哪里,城市的顶峰在哪里。
纽约、伦敦、香港和悉尼都证明了这一点,北京、上海和深圳也证实了这一点。
罗群表示,南京的发展有赖于江北,江北由生命健康、医疗保健和金融科技三驾马车带动。它将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和展示城市形象的大舞台。
以新金融中心为核心的江北新区正在一步步建设高品质的未来。
标题:江北新区,金融新城崛起有新意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9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