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78字,读完约6分钟
自年初银监会发布《关于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坚持定位、加强治理、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农村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戛然而止。
《意见》要求农村商业银行严格审慎地开展一体化和跨区域经营。原则上,机构不离开县(区),企业不跨县(区);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服务当地,而不是服务中心。新增可贷资金应主要用于本地区。
《意见》出台前,农村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遍地开花,盲目扩张的混乱现象十分明显。《意见》的颁布,对于及时遏制盲目扩张势头,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服务地方,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事实上,在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它们是否希望跨地区经营存在差异。
反对者认为,农村商业银行不如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出名。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异地设立分行或网点后,其产品和服务与当地农村商业银行同质化,争夺当地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但是,当地客户的认可度不高,业务发展困难,发展不理想。例如,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在苏北设立的几个分行业绩平平,有的甚至成为“鸡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农村商业银行独特的发展路径有关。农村商业银行诞生于当地农村信用社,与当地人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长期扎根的金融服务与农村人民的生活融为一体,并与客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农村商业银行在当地群众心中有很高的认可度。与国外农村商业银行相比,本土农村商业银行具有“熟人社会”的天然屏障。外资农村商业银行不容易打破这种壁垒。例如,一些由小作坊发展起来的企业,无论是最初的几万元贷款,还是做大后的几千万元贷款,都是由当地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的,许多农民或企业在困难时得到当地农村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这种荣辱与共的联系使得许多企业只认可当地的农村商业银行。即使有时不存在资金短缺,他们也宁愿把存款存在农村商业银行,然后从农村商业银行借钱,变相地还给他们。对于外资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像这样高忠诚度的企业是不容易被抢走的。
农村商业银行在跨地区经营时,除了受欢迎外,还会遇到分行困难、成本高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为了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在当地落户,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来支持当地经济,当农村商业银行有意愿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时,各地政府会尽最大努力为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但是,一旦跨地区的分支机构建立起来,在运作中就会出现问题,而在这个县依靠距离和资源优势能够迅速解决的事情在不同的地方会非常困难。毕竟,如果不同地方的地方政府想主动协调,他们可能不得不忍受来来去去“踢皮球”的痛苦,即使没有结果。
当然,管理半径长容易失控,这也是许多农村商业银行反对跨区域经营的原因之一。
赞成的人认为,一方面,高层领导明确表示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善小微企业和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金融服务。”既然要“增加”和“改善”,就应该大力支持农村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通过增加金融机构数量、优化金融机构体系、激发竞争活力、推进金融供给方改革等方式,为更多的区域经济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虽然《意见》不鼓励农村商业银行走出县(区),但措辞只是“原则上”,并不强制实行“一刀切”。政策留下的余地是农村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突破口。虽然并不主张所有农村商业银行都可以或允许跨地区经营,但在一定条件下,仍有可能探索和尝试允许合格的农村商业银行适度跨地区经营。
问题是,给予什么样的条件,划什么样的红线,才能使农村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有序进行?
据记者采访的许多农村商业银行董事表示,高质量的农村商业银行是一个标准。换句话说,只有高质量的农村商业银行才有资格并被允许跨地区经营。
什么是高质量的农村商业银行?可以设定一些标准。
例如,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因为一家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层能够实现1000多亿元的资产,这至少表明了团队的工作能力和风险控制做得很好。此外,能够管理1000亿元资产的管理层也应该能够管理跨地区分支机构的运营。即使有一定的风险,它也可以被消化和解决,而不伤筋骨,其规模达1000亿元。
又如,它必须是中国银监会认可的基准银行,并在管理上实行“白名单”制度。由于能够成为国家基准银行的农村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管理方面领先于同业,做大做强这些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优化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使服务能力不足的农村商业银行留下的县域市场空白能够被跨地区的优质农村商业银行所填补。基准银行每年评估一次,跨地区经营的农村商业银行“白名单”每年调整一次。调入,合格;转出,在跨地区业务申请中,严格限制。
又如,除上述指标外,它还可以辅助省级协会的考核等级和监督评级指标。通过这样的筛选,真正想做事、有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农村商业银行能够稳步开展跨区域经营;这种跨地区运营不会失控,因为它一直处于监管机构的控制之下。
就管理半径而言,可以要求所有高质量的农村商业银行跨地区经营,原则上它们不应离开该省。即使在省外,也应是农村商业银行所在地有效管理半径内的邻省。强调这一点,一方面是考虑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能力。总行管理层无暇顾及过大的管理半径,异地机构往往成为管理盲区,最终演变为病例多发区和风险爆发区。另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是当地独立的小法人,其知名度确实不高。限于一定的半径,但也考虑到它是在一个很小的区域,人们仍然可以听到它,而且它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这有助于它的业务发展。超出一定范围,没有人知道品牌,也没有人关心业务。
目前,1427家农村商业银行(截至去年年底)存在严重分化。农村商业银行的第一梯队(其中一些远远大于城市商业银行)正在赶上股份制银行。这些农村商业银行在服务当地的同时,也有着跨地区经营的强烈愿望。让它们在做好地方金融服务的同时,适度跨地区经营,可以更好地解决许多不同国家金融供给不足和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标题:应允许优质农商行适度跨区域经营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9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