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04字,读完约5分钟
“对于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应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使垃圾分类成为人人知晓、人人遵守的规则。”北京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主席郝兰芝说。5月29日,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了第十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会上,副市长张家铭作了《关于推进源头削减和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的建议》(以下简称《政府报告》)办理情况的汇报,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餐厨垃圾的准确投递率只有20%
张家铭政府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底,该市垃圾分类系统仅覆盖了30%。各区已基本建立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治疗体系,并正在引导示范区按照建立标准的要求逐步提高居民参与率和强制分类覆盖率。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46个重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评估中,截至2018年底,北京排名第六。
5月10日,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召开第六次(扩大)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委员会认为,垃圾分类尚未成为居民的普遍行为和生活习惯。
提高餐厨垃圾与可回收材料的分离量是实现垃圾减量化的主要途径。其中,可回收物作为垃圾分类的基本类别,具有废物和资源的双重属性。根据民意调查,居民对垃圾“四大类”的知晓率达到80%,但居民对分类投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仍然较低,餐厨垃圾的准确投放率仅为20%。在北京,餐厨垃圾分离率较高的地区基本上依靠现场监管的“绿色臂章”和二次分拣,人工成本较高。
具体原因,政府报告分析,目前居民个人参与垃圾分类只是鼓励和倡导,缺乏约束和强制,导致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增长缓慢。同时,居民生活垃圾的分类质量不高,影响了最终的资源化处理。
同时,张家铭指出,建立无人值守垃圾分类站效果突出,居民分类正确率高;这些方法是有效的,如桶提取和站提取,定期定点移动收集,上门或定点回收。
纳入信用管理体系
针对目前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城建环保委员会建议尽快修订《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依法实施强制分类;建立混装混运举报奖励机制,消除混装混运现象,明确“不分类、不收不运”的逆向机制,通过双向监管,开辟垃圾分类和分类运输环节,变“恶性循环”为“良性互动”;同时,要将垃圾分类纳入信用管理体系,将责任人和居民违反生活垃圾管理规定的行为纳入信用体系平台,并依法对不可信主体采取惩戒措施。
强制垃圾分类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立法。张家铭还表示,将加强垃圾分类执法,进一步明确执法原因、执法依据和标准。通过在社区的垃圾箱、垃圾建筑和转运车辆上安装身份识别和称重计量设备,对责任主体产生的各类垃圾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统计垃圾排放数据,监控垃圾分类效果,垃圾分类动态数据逐渐进入大数据“驾驶舱”。
同时,我们将借鉴上海等城市的立法思路,要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禁止使用一次性物品,快递企业使用电子运单和可回收环保包装,零售场所严格执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此外,要严格查处集输企业的“混装混运”行为,情节严重的要将其逐出市场。探索建立“不分类、不收不运”的机制。对未实施垃圾分类或不符合要求的单位,管理部门应提出整改意见。对许多违法行为拒不改正的,拒绝收集、运输并移交执法部门处罚。
张家铭表示,2019年,该市将加快阿苏威、密云、顺义二期等垃圾焚烧厂的投产,尽快实现满负荷运行,新增焚烧能力4300吨/日。同时推进房山综合处理厂和海淀建筑垃圾回收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完成主体工程。
经济杠杆推动削减
《北京市垃圾分类处理行动计划(2017-2020)》提出了到2020年全市垃圾分类系统覆盖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
在这方面,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委员会建议,废物分类示范区的工作应由机构覆盖转变为实际覆盖,并应积极建立一个平台,以吸引市场导向、专业和网络化的社会力量参与废物分类和可再生资源回收。对于具体的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按照多排放多付费、少排放少付费、混合垃圾多付费、分类垃圾少付费的原则,完善源头登记和按量收费制度,利用经济杠杆推动垃圾生产者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工作。
据政府报告,垃圾分类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专业规范的回收企业和“低、小、散”游客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导致回收渠道不畅。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可回收材料专营政策,明确可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的收运环节许可方式、设施规划、项目投资机制、运营管理模式以及分拣后形成的可再生资源市场监管政策。
据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招标308包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30多家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参与了垃圾分类等业务。
对于下一步的具体措施,政府报告指出,应完善垃圾分类的市场运行机制,完善垃圾分类的价格机制,并在试点基础上探索餐厨垃圾总收费改革;完善配额标准体系,政企分开,开放市场,建立国有企业和社会企业公平竞争机制;根据准公益性定位,研究可再生资源的市场化垄断政策和可再生资源分类中心的投资政策,开辟渠道欢迎社会专业垃圾收购等力量加入垃圾分类。
另外,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委员会建议从可回收材料的准公益性取向、居民垃圾分类和支付义务、非居民生活垃圾按市场价格全额支付、政府促进和支持减少垃圾源、社会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准入和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试点和研究。
标题:纳入征信 北京将推垃圾强制分类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