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28字,读完约6分钟
我们的记者赵萌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地区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支持试点地区企业注册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是2017年国务院指定的五大绿色黄金改革试验区,还是扩大到整个国内绿色金融市场,二者的共同特点是绿色信贷规模大,而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的发展相对滞后。
「通告的内容不乏重点。首先,试点地区的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显然可以投资于绿色基金;第二,很明显,绿色企业发行的融资工具不需要与具体的绿色项目相对应。这有利于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的发展。”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正伟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
绿色债券的增长空空间巨大
《通知》明确指出,试点地区的绿色企业应注册并发放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主要用于企业绿色产业领域的业务发展,但可能不适合具体的绿色项目。
陆政委认为,在此之前,无论是绿色企业债券、绿色中期票据还是银行绿色信贷,都需要对应具体的绿色项目。同时,通知放宽了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融资要求。
“但有一个前提。”鲁政委强调,前提是发债企业必须是“绿色企业”。“此前,绿色财务标准的探索为绿色企业的认定奠定了基础。有了统一的认定标准,绿色企业可以作为经营中的发债主体进行管理,而不必与具体的绿色项目相对应。”卢政委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该通知还探索并扩大了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所筹集资金的用途。具体而言,研究和探索试点地区企业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投资试点地区绿色发展基金。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非常重要。
事实上,绿色项目所需的资金一般具有时间长、成本低的特点,绿色资金是满足其需求的一种方式。然而,在新的资产管理条例出台后,绿色基金的资金来源是有限的。《通知》明确了绿色债券可以用于投资绿色基金,这将有助于拓宽其资金来源,缓解绿色基金发展的瓶颈。
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研究所绿色金融部副主任曹表示,该通知支持试点地区企业注册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不仅帮助试点地区获得更多资金,促进绿色经济转型,而且特别支持试点地区绿色企业扩大绿色投融资,同时更好地防范绿色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6年《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势头强劲。2018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发行金额超过300亿美元。然而,从整体比例来看,绿色债券目前仅占债券发行总量的1%左右。“未来的空厅将会有十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中国金融协会绿色金融委员会主任马军说。
一些银行在绿色金融业务方面表现突出
浙江、江西、广东、贵州和新疆的五个绿色黄金改革试验区将于6月庆祝两周年。在过去两年中,每个试点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如何?银行机构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最近,《2018年中国城市绿色金融报告》对绿色金融在上述绿金改革试点地区的推进情况进行了盘点和梳理。据报道,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有100多个地级市宣布了自己的绿色金融建设计划。始于不到三年前的中国绿色金融工作,已经从概念设计进入萌芽和蓬勃发展阶段。
特别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绿金改革试验区,在制度建设、平台建设、项目建设、人才建设、评价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为全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成立两年来,试点区总体方案中85%以上的试点任务已经启动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在此过程中,各银行机构以绿色信贷为出发点,在有效控制风险和实现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21家主要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已超过8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16%。
在绿色金融债券领域,虽然大型商业银行仍占据主导地位,但越来越多的地方和区域商业银行正在逐步参与其中,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主体进一步多元化。
2018年,中国银行先后为中国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电力有限公司、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云南华电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等水电企业承销发行了近100亿元人民币国内债券,并充分依托自身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优势,在海外市场发行了64亿美元等值绿色债券。
除了大银行,一些中小银行也有出色的表现。例如,江西银行明确提出做“绿色金融倡导者”的发展愿景,全力支持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赣江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加快红色家园的绿色崛起。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本行共投资绿色项目21个,总投资86.31亿元,绿色信贷余额76.23亿元。
绿色金融相关标准需要澄清
“在我看来,绿色金融是绿色产业中盛开的一朵花。绿色金融要发展好,首先要发展绿色产业。”卢政委坦言,近年来,银行业越来越重视发展绿色金融,其意愿越来越强,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是绿色标准还不明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家加快了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在多方面实现新突破,包括建立统一的国家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地区试点经验的推广和复制,改善绿色金融发展的制度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在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下一步要做的核心工作有三项,其中一项是建立统一的中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要求国内统一、国际一体化、清晰化和可执行化。同时,陈表示,五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有许多实践经验可以总结和浓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杭州市中心支行行长尹兴山表示,浙江绿金改革试验区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一些有益的做法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例如,浙江省通过准确的“绿色识别”标准体系,率先为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构建了更加可行的标准识别程序和方法,形成了清晰可执行的评价标准体系,确保了绿色产业与绿色金融的准确对接。此外,在绿色产品创新方面,湖州金融机构开发了114种绿色金融创新产品,衢州形成了91个绿色金融创新案例。其中,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绿色园区贷款、安全与环境保险、银行“个人碳账户”系统等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在相关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部分产品和服务模式已在省内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得到推广和推广。
标题:央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绿色债券展现广阔空间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