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2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资本市场密切关注本周中美贸易磋商的结果。许多人担心,如果谈判不能达成协议,美国将提高中国2000亿美元出口的关税,中国将立即采取对策,这将对中国经济带来严重的下行压力和资本市场的恐慌。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昨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当前的国内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应该有助于市场提高抵御新的外部冲击的能力。
马军认为,去年股市跌得很惨,部分原因是当时资本市场无法判断贸易摩擦对经济的实际影响,容易出现过度反应。此外,去年中国仍面临经济持续放缓、影子银行融资渠道过度收缩、部分不良舆论影响民营企业信心、减税等改革红利尚未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叠加严重影响了当时资本市场的信心。
“然而,中国实体经济的表现在最近几个月有了显著改善。”马军表示,3月和4月pmi等领先指标继续改善,政府和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明确支持民营企业、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具体政策,中国的减税力度也超过了美国。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宏观政策的滞后效应,最近出台的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环境的改善应该会在未来几个季度逐渐释放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当前的国内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应该有助于市场提高对新的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
关于贸易摩擦再次升级对市场的影响有多大,马军表示,从过去一年中美贸易摩擦几个阶段的实际影响来看,即使美国威胁说贸易冲突会升级,中国也会采取相应的对策。这些措施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小,或者将明显小于2018年股市反应所暗示的影响。
“我们经济模型的计算结果是,如果美国将2000亿美元对中国出口的关税税率从10%提高到25%,中国也会实施相应的对策。这种情况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负面影响是0.3。大约10个百分点,这是可以控制的。”马军说道。
此外,鉴于4月份信贷和社会融资数据环比下降,马军表示,尽管部分数据较3月份略有下降,但第一季度整体金融数据继续保持良好增长趋势。总体而言,信贷紧缩已经逆转,m2、银行贷款和社会融资的增速高于此前预期。与3月份相比,今年4月份新增贷款有一定的下降,这符合季节性特点。如果我们看看前四个月的数据,贷款和社会融资的规模仍在相对快速地增长。
马军强调,尽管内外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但中国的货币政策仍然有足够的响应度,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也非常丰富。央行将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进行预调整和微调,为经济稳定发展创造合适的货币金融环境。4月末,m2同比增长8.5%,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0.4%,与名义gdp增速基本持平。具体而言,8.5%的m2增速是除今年3月以外的过去14个月的最高点;除今年3月外,10.4%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也是过去7个月来最高的。
标题:马骏:中国金融市场抵御外部冲击的韧性增强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