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5字,读完约5分钟
“天山雪松根深蒂固,各族人民心连心。”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在语言、习俗和情感上逐渐形成了联系。他们珍惜民族团结,相互帮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而且有跨越时间和地区的民族融合的感人故事。
邻里相亲,守望相助
和田市吉亚镇北段沙漠腹地,距玉田县不远,2014年建成的扶贫移民村团结新村是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每个人都互相帮助,就像一个家庭。
范·肖坤和艾肯?图尔孙·托赫蒂是首批搬进团结新村的村民之一。这两栋房子相对,蔬菜大棚相对。
范肖坤会种菜。在范的帮助下,对蔬菜种植一无所知的艾肯使蔬菜大棚服务员生意兴隆。在艾肯的帮助下,范带来的三只扶贫羊现在已经繁殖到30多只。
去年,59岁的范患了脑梗塞,行动不便。当时,范的爱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是家里唯一的一个人。爱肯每天送饭,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直到范的爱人从家乡回来。
团结新村有许多像艾肯和范这样的好邻居。“谁有困难,谁就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把民族团结搞好。”团结新村党支部书记朱德荣说。
有很多关于像这样生活在一起的故事。吐鲁番市高昌区蒲桃镇安珠富民社区的土家族居民告诉舒青和维吾尔族居民阿明?艾米挨家挨户地生活,因为一点小事就像一家人一样相处。
2016年的一个冬夜,12点过后,阿米纳10个月大的女儿突然发高烧。她记得她的邻居开了一家诊所,并敲门寻求帮助。那天,她住进淑庆诊所太晚了,没有回家。她的妻子郭赶紧给他打电话,收拾好淑庆送来的设备和药品,匆匆回家。
经过诊断和治疗,孩子很快就退休了,阿米纳的心也放下了。她被淑庆夫妇的话打动了:“远亲不如近邻,我们住在对面的房子里就是缘分,就是一家人。”从那以后,这两个家庭越来越多地搬家。向淑清和他的妻子经常在诊所忙到很晚才回家。当阿米纳准备一顿饭时,她会请她的孩子们一起吃。她通常做美味的食物,并且不忘给家里寄一份。
结对帮助一起致富
晚上,阿克苏市王三街的“一户人家夜市”笑了又笑,四户人家围坐在一张桌子上。阿克苏市一家建筑企业的负责人赵斌正在和他的三对“亲戚”举行聚会。
阿布·利米?麦买提和赵斌在结对认亲之前没有做生意。在赵斌的帮助下,他恢复了职业生涯。去年九月的一天,一个叫穆荣光的残疾人来到公司门口寻求帮助。当阿布·利米知道后,他留在了自己的公司。现在,穆荣光的平均月收入超过4000元。
“一个人的生活太好了,不值得称赞,帮助和驱使身边的人过上美好的生活是人生的意义。”阿布·利米说。
吐鲁番市高昌区火焰山社区居民加米拉?马穆蒂也有同样的感觉。“一个人很富有,但每个人都很富有。”
贾米拉和她的丈夫巴拉蒂创建了斯莱特服装贸易有限公司,该公司看到了舞蹈服装的市场机会,但找不到合适的大型刺绣机。
2015年11月,她来到乌鲁木齐一家服装厂学习刺绣机,遇到了湖南一家企业的部门主管邢弢。邢弢主动帮助加拿大和米拉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大型绣花机,并带领团队到吐鲁番进行安装调试,指导加拿大和米拉解决技术难题。
目前,米拉正在扩大其公司,从新疆生产刺绣和服装产品。她的服装厂解决了辖区内30多名各族妇女的就业问题,并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
经过几年的相处,贾米拉和邢弢变得更加亲密。“我想帮助更多的人找到工作,像她帮助我一样创业,走出自己的致富之路。”加米拉说。
不是亲戚,比亲戚好
“吃饭了吗?记得吃药。”6月16日午饭前,新疆大学大三学生吉米·拉。阿卜杜勒·萨迪克像往常一样收到了赵建国老师的微信提示。
吉米拉在高考前被诊断出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所以她需要按时服药。进入大学后,离家的孤独、疾病的折磨和学习上的差距让她感到深深的压力。就在她感到孤独无助的时候,新疆大学全面开展了“三进两盟一友”的网络活动,专业教师赵建国和吉米拉结成了一对。赵建国得知她的情况后,把吉米当成了女儿。
吉米拉仍然记得,有一次她的心跳突然太快,她的室友不在,她打电话给赵老师,赵老师立即赶到宿舍,把她送到医院。后来,她了解到,当她打电话时,赵小姐也因为高血压在医院检查。
在致力于在赵建国教学的帮助下,吉米拉在学习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每年获得奖学金。吉米拉还与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去了南疆,做了一次“科普讲座”,讲述了她身边的民族团结的故事。“我想读研究生,毕业后当一名教师,像赵老师带我那样带我的学生。”吉米拉说。
在新疆,有很多这样感人的故事。团结、友谊、和谐共处是新疆各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人民日报》(2019年6月27日,第11版)
标题:天山雪松根连根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