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8字,读完约3分钟
为创新监管模式,规范执法行为,营口区在“双随机性、一开放性”的基础上,创新实施了“三随机性、三开放性”的事后监管模式。在“三行一票”的基础上,以“抓重点、做清单、控风险、查适度”为目标,有效提高了市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了监管部门对市场活动的过度干预,提升了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水平。
“双随机开放”,即随机选择检查对象,随机选择执法检查人员;抽查和调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三随机三公开”是指随机选择检查对象,随机选择执法检查人员,随机选择行政检查项目;检查情况和调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检查计划公开,检查项目清单公开。
建立和完善“三库一单”。依托市场监管部门的经济户籍管理系统,建立市场主体目录数据库;根据经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考核合格并具有营口区行政执法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料,建立督察员目录;根据业务范围和行业特点,建立各行业检验项目的详细清单。结合日常监督管理,利用信息数据,从检验项目明细表中按一定比例随机选择检验项目,形成检验项目清单。
规范执法检查流程。在制定抽查计划时,原则上通过一次检查完成同一市场主体的多个检查项目,以提高监督执法效率。同时,根据监管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市场主体抽查的比例和频次,确保必要的抽查覆盖面和强度。
建立有效的“三开”渠道。依托政府官方网站等通信载体,在固定部门开通“三公开”渠道,向社会公开执法检查人员名单、检查项目明细清单、抽查计划、抽查情况和处罚信息。
完善工作支持机制。依托国家信用信息公开系统,整合统一的市场监管平台,实现部门间监管信息的交流。同时,通过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将“三随机三公开”抽查结果纳入市场主体的社会信用记录,使失信者在一地违规,处处受限。
采用新的监管模式后,抽查检验项目,缩短了每个企业执法检查的时间。两名执法人员一天可以对随机抽取的3~ 4家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它降低了监管成本,提高了地区监管的行政效率。在采用新的监管模式之前,营口区管委会监管部承担了15个部门的监管职能,涉及该地区600多家企业。在“三随意三公开”实施之前,两名执法人员最多只能在一天内对一至两个企业的检查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据悉,监管模式的创新是牢牢把握优化经营环境的主线,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迎接检查的成本。“三随机三公开”监管模式是政府实施事后监管的重要举措,有效提高了市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营造了公开透明的执法检查环境,减轻了市场主体的行政负担,保障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释放了市场活力,对于建立与国际化、法制化、便捷化的经营环境相适应的综合监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静)
标题:营口片区创新监管模式助企业经营升级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