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8字,读完约3分钟

今年4月15日,李嘉诚旗下的创新生物制药公司和黄中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中国)向提交了主板上市申请。最近,黄中国成功通过了香港股票的ipo听证会——这意味着在2006年伦敦证券交易所和2016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黄中国将正式进入香港资本市场,实现三地上市的“壮举”。

和黄中国正式回归实现三地上市

虽然随着HKEx去年实施新的上市规则,一些无利可图或无利可图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同时亦吸引了不少创新的行业发行商来港进行第二次上市。然而,仍有几家公司实现了三次上市,比如黄中国。

与许多没有能够成功商业化的独立研发产品的同行相比,和记黄埔中国通过推出“爱友特”成为中国市场自主研发和创新癌症靶向治疗的先锋,这是其在竞争中把握主要市场机会的一大优势。

除了在产品的独立研发和商业化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外,和记黄埔中国最近还与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科学、嘉禾生物和泰州汉中生物签订了一系列全球唯一的中国合作协议,以评估呋喹替尼和索凡替尼联合各种pd-1抑制剂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作为对其目前正在进行的联合阿斯利康pd-l1抑制剂imfinzi治疗的研究的重要补充。

和黄中国正式回归实现三地上市

虽然和记黄埔中国正在成为R&D癌症和免疫疾病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全球领导者、开发和商业化,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近年来随着R&D投资的不断增加,和记黄埔中国的亏损也有所增加,稳定的利润仍然遥遥无期。

对于已经牢固确立创新药物研发之路的和记黄埔中国而言,通过自身的R&D和创新平台成功开发创新候选药物的能力已成为影响其长期竞争力和未来增长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于一家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来说,的投资一直是最重要的支出组成部分,而黄中国也不例外。

和黄中国正式回归实现三地上市

根据招股说明书,截至2018年12月31日,和记黄埔中国及其合作伙伴已投资约6.5亿美元建设其R&D创新平台,这些资金几乎全部用于R&D候选药物的R&D费用。截至2016、2017及2018年年底,和黄中国R&D创新平台产生的R&D总成本分别为6,690万美元、7,550万美元及1.142亿美元,分别占本集团同期总收入的31%、31.3%及53.3%。可以看出,在过去两年,尤其是2018年,和记黄埔中国大大增加了研发投入。基于此,2016年、2017年和2018年,R&D创新平台归属于和记黄埔中国的净亏损分别为4070万美元、5190万美元和1.024亿美元。亏损逐年扩大,2018年相关亏损几乎翻了一番。

和黄中国正式回归实现三地上市

当然,和记黄埔中国并非没有收入,2016年甚至录得1170万美元的净收入。尽管R&D和创新平台亏损,但和记黄埔中国的业务平台为集团带来了一定的利润。根据招股说明书,截至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和记黄埔中国商业平台产生的归属于公司的净收入分别达到7030万美元、4000万美元和4140万美元。黄中国过去三年的总收入分别为2.161亿美元、2.412亿美元和2.141亿美元;2016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170万美元,但2017年和2018年出现亏损,公司净亏损分别为2,673.7万美元和7,480.5万美元。

和黄中国正式回归实现三地上市

鉴于全球高质量一级或最佳候选药物的开发需要长期投入大量资源,而和记黄埔中国目前的核心战略之一是继续在研发领域进行持续投资,其商业平台收入“入不敷出”的局面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短期内难以扭转经营亏损局面。然而,在目前公司盈利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投资者是否愿意购买,是否有足够的耐心等待黄投资中国的回报期的到来,取决于市场随后的反应。

和黄中国正式回归实现三地上市

标题:和黄中国正式回归实现三地上市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6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