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8字,读完约3分钟

为建设一带一路注入青春(新理论)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在“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期的中国青年,既要有家的感觉,又要有国家的感觉,还要有人文的关怀”,鼓励青年“努力推进‘一带一路’的共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新论: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青春力量

身处新中国70年,世界百年来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青年如何改造中国、改造世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已成为一个新的时代命题。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机会和机遇,他们必须在自己的时代条件下规划自己的生活,创造历史。青年人与国家、社会和世界同行,推进“一带一路”共建是平台和起点,是这一代青年人的机遇、机遇、责任和荣耀。

人民日报新论: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青春力量

青年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青年正在形成一种“知识-行动-创造”的模式。

知识是教学和研究的结合。目前,国内许多大学都设立了“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开设课程和讲座,研究“一带一路”的内在逻辑,评价“一带一路”的实际运作。大量学生参与了“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并产生了“一带一路”贸易投资指数、五向指数评价等成果。以北京大学为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重点培养发展中国家的年轻官员,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也在中国开设了第一个“国际组织实习与就业”专题班。

人民日报新论: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青春力量

是的,这是多元化的实践。在相关行业和项目的合作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一些学生参与融资体系和资本市场、能源结构和绿色发展、基础设施和国际法的研究和实践。

创造是先锋和创新。年轻人决心勇往直前,致力于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纳米技术等先进技术,为各国的工业转型和城市建设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并创造许多富有成效的成果。北京大学的以色列学生高佑思和中国学生方叶敦共同创造了一个跨国体育产业的创新模式。北京大学的、韩等一大批人致力于纳米技术的探索,把他们的技术成果转化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帮助沿途国家解决“城市病”。

人民日报新论: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青春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遇和成就属于世界。“民族之交在于人民的相亲”,而“人民的相亲”应从青年开始。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对“一带一路”的认可和实践是这一全球公共产品受欢迎程度的一个缩影。随着“一带一路”的推广,青年人的开放气质、创新精神和奋斗品格也将对文明进程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人民日报新论: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青春力量

中国人有“求同存异”的远大理想。中国青年应立足现实,放眼世界,着眼未来,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各国志同道合的青年一道,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青春活力。

(作者是北京大学“一带一路”大数据创新实验室的研究员)

标题:人民日报新论: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青春力量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6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