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9字,读完约4分钟

今年4月底,湖北省政府下发文件,批准黄石市阳信县脱帽为国家级贫困县,标志着阳信县扶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近年来,阳信县财政部门准确联系贫困农民的资金需求,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全县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支持。

精准对接摘“穷帽”

小额贷款有益于民生

走进阳信县白沙镇朝门村陈的海豚之家,只见阳信海豚迅速低头啄食,喙与食槽相撞,发出“笃、笃、笃”的声音。早年陈独立抚养三个孩子,生活十分困难。2016年,陈开始养殖阳新土豚。经过两年的发展,养殖规模扩大到近2000头,购买饲料和扩大养殖规模的资金投入也有所增加。2018年5月,陈的积蓄告罄,土豚即将面临“饿肚子”的困境。在县工商局村扶贫干部秦的牵线下,阳信农村商业银行当月向他发放了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并根据贴息政策节省了2175元利息。提交申请材料和发放贷款前后只用了15天,就解决了陈的燃眉之急。

精准对接摘“穷帽”

近年来,阳信县财政部门一直将扶贫小额信贷作为金融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中国人民银行阳信县支行引导金融机构向具有贷款意愿、创业就业潜力和还款能力的贫困家庭发放扶贫小额贷款,准确帮助扶贫和扶贫。自2016年启动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以来,全县三年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12亿元,惠及17100户贫困家庭。

精准对接摘“穷帽”

工业造血有助于扶贫

“拉米工业不仅让村民脱贫,还让一些村民致富。全村486户家庭中,60%以上的家庭平均收入超过5万元。”阳新县敖上村的村干部柯金昌告诉记者。

近年来,阳信农村商业银行实施了产业扶贫政策,大力支持米拉在该村种植,向该村农民发放了62笔贷款,共计149万元,惠及70多名农民,支持了该村米拉产业的快速发展。2018年,敖上村米拉年产量达到50吨,总收入超过1000万元,人均收入超过5万元,153户贫困户和478人全部脱贫。

精准对接摘“穷帽”

阳信县金融机构主动联系贫困村产业发展,大力推广“银行+新型农业经营实体+档案卡贫困户”模式,以信贷带动扶贫。截至2018年底,阳信县共发放畜牧、水产、林业等各类贷款26.4亿元,支持兴办533个工业扶贫项目,引导贫困家庭发展9500个“六头”产业,直接带动1.7万户贫困家庭。

精准对接摘“穷帽”

教育帮助穷人,切断“穷人的根”

邢洪波,家住阳信县兴国镇花石村,素质好,学习好。他参加了湖北奥林匹克知识竞赛,获得了数学、物理和生物一等奖。2018年7月,邢洪波收到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他很担心,家里很穷。上学的费用是多少?村支书董文平立即联系了邢洪波申请助学贷款。2018年8月,CDB湖北分行向邢洪波发放了5000元的年度助学贷款,解决了学费问题。

精准对接摘“穷帽”

近年来,阳信县通过助学贷款、跨海助学、向日葵助学、差旅费等方式,编织了一个扶贫“立体网络”。2018年7月至9月,CDB湖北分行向阳信县1943名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1675.8万元。

轻松搬入福沃

在阳信县最大的移民库区王莹库区,“一水库难养一人”,是当地农民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为了从根本上帮助库区农民脱贫致富,农业发展银行阳信县支行全力支持王莹库区农民搬迁工程,真正让农民走出“贫困户”,住进“福巢”。

精准对接摘“穷帽”

农业发展银行阳信县支行与当地房屋投资公司建立合作机制,积极对接阳信县王莹镇6个拆迁安置项目。截至2018年底,本行共投入扶贫搬迁资金7.61亿元,主要用于移民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使贫困人口“流动、稳定、致富”。目前,我行停靠的6个搬迁项目已经全部完成,惠及王莹库区10个贫困村和1288户贫困家庭,彻底改变了库区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状况。

标题:精准对接摘“穷帽”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6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