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8字,读完约2分钟

5月31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发布了从转移支付的区域差异角度对地方财政经济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南北经济差异的特征非常明显,导致地区间财政收入能力差距不断扩大,近年来南北在人均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差距逐渐加大。

《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报道指出,随着2019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和大规模减税、减费政策的实施,地方转移支付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地方对转移支付的依赖度将上升。同时,地方经济的下行增长将对转移支付的可持续性造成压力。

财科院报告:地方对转移支付依赖度上升难题待破解

为了弥补大规模减税和减费造成的地方财政缺口,中央政府今年安排了超过7.5万亿元的地方转移支付,这是近年来最大的一次。

研究表明,中央转移支付促进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但效率转化不足已成为推高当前公共风险和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

报告指出,转移支付可以弥补地方财力的不足,有助于实现各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的来说,中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对平衡地区间的金融差距有明显的作用。近年来,不断增加的转移支付确保了地方财政的顺利运行,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的财政困难地区。

财科院报告:地方对转移支付依赖度上升难题待破解

然而,报告也指出,一些不发达地区增加了对转移支付的依赖。原因在于转移支付的转换效率不足,没有真正形成有效投资、公共消费和人力资本等自我发展的后劲。

近年来,虽然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区域差异的背景下,公共服务投入建设与大量人口流失形成了鲜明对比,因为它们没有与当地产业和经济形成良好有效的循环关系。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告诉记者,近年来转移支付的增长率基本上是两位数。然而,根据当地的调查,似乎各地的转移支付还不足以支撑转移支付的快速增长。普遍的反应是转移支付需要加强。

研究小组认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间的区域差异现象开始出现,这是2018年地方经济运行的特点之一。

报告显示,自2014年以来,中国南北省份之间的经济差距一直在扩大,南北经济产出占总经济产出的比重差距从2007年的14.78个百分点上升到2018年的23.04个百分点。

报告称,经济分化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分化,一些地方的财政收支矛盾凸显。其中,南北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差距扩大,作为民生财政支出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区域差异特征也明显。例如,自2012年以来,南北人均教育支出和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之间的差距逐年扩大。

财科院报告:地方对转移支付依赖度上升难题待破解

编辑陈旭

标题:财科院报告:地方对转移支付依赖度上升难题待破解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6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