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8字,读完约4分钟
这一天,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王二庄的海蜇市场,上下车,车内挤满了人,交易现场一片繁忙。水母的主要买家张瑞林忧心忡忡,资金短缺,无法获得贷款。山东沾化新成立的青云村镇银行了解情况后,帮助他办理了“及时雨”贷款,解决了他的贷款问题。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山东沾化支行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的信贷支持。自201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山东沾化支行积极打造“产品创新+服务优化+风险防控”的三位一体模式。截至2018年底,沾化区金融机构发放特种行业贷款2.523亿元,惠及1300多户,农民家庭平均收入增加8000元。特殊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420万元,不良率仅为1.66%,远低于当地不良贷款平均水平。
创新信贷产品支持特殊行业
金融支持农村振兴离不开差异化信贷政策和创新产品的支持。冬枣等特色农业产业是山东沾化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农户缺乏抵押品和银行信贷产品的配套,枣农在扩大冬枣种植面积、提高产品技术和拓展市场方面面临融资困难。
孙长风是山东省沾化区夏洼镇的冬枣种植者。2018年,由于建造温室需要支付押金,他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了解情况后,沾化青云村镇银行在3天内给了他3万元的“及时雨”贷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孙长风高兴地说:“我第一次从银行贷款,我觉得会很麻烦。我没想到会这么方便。基金在三天内发行。“及时雨”贷款确实是我们的及时雨。”截至2018年底,沾化青云村镇银行授信1300万元,涉及8个乡镇、82个村、400多户。
据了解,“及时雨”贷款只是沾化区金融机构支持冬枣产业信贷产品创新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山东沾化支行指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了“及时雨”、“枣农惠农贷款”等一批信贷产品,这些产品具有手续简单、利率优惠、无抵押无担保、一次性授信和循环利用等特点,丰富了地方特色行业信贷产品的供给。
创新金融服务促进农村振兴
优质标准化服务是农村振兴的动力。近年来,沾化区逐步形成了以冬枣、畜牧业和棉花为核心的农村生态发展路线。
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山东沾化支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推进农村振兴,先后开展了“金融服务咨询团送智慧下乡”、“金融知识惠及百村千家万户”、“金融精准对接特殊行业”等活动,由单纯提供金融服务转变为提供“金融+整合智慧”服务。2018年,通过各种下乡贷款活动,共连通200多户家庭,实现信贷支持1800万元。
在中国人民银行山东沾化支行的指导下,当地涉农金融机构参与了农村振兴活动。如滨州农村商业银行沾化支行成立了金融服务特色产业宣传小组,由“客户上门”转变为“贷款下乡”,并不时下乡宣传业务,带回农民资金需求等第一手信息。
山东沾化青云村镇银行还成立了两个特色支行,为特色产业发展服务,其中冯佳镇支行为海鲜养殖加工服务,夏洼镇支行为冬枣种植加工服务。自2018年以来,两个特色支行相继发放贷款1877万元,有力支持了相关产业发展。
营造金融服务和农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金融服务振兴农村的对象大多是缺乏抵押品的农民,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相对较高。“受整体经济金融形势影响,沾化区涉农贷款不良风险逐渐暴露。在某种程度上,金融机构害怕贷款,他们既不愿意贷款也不愿意贷款。从长远来看,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司法管辖区的财政支持。农村振兴进程。”PBOC沾化支行党委书记、行长李俊说。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山东沾化支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化解发展风险,积极推进“农村振兴农业贷款风险补偿”的建立和落地,组织金融机构开展“信用村”评估项目,将信用记录良好的村庄评为“信用村”,统一授信。在“送贷款下乡”过程中,风险审查岗和账户经理一起下到农户和田地,在提交材料的同时进行风险审查。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山东沾化支行会同当地金融办、银监局开展“减少不良贷款、防范风险”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分步化解不良贷款,防止金融风险进一步扩大和外溢,为金融支持农村振兴营造良好和谐氛围。
标题:“三位一体”助力乡村振兴 人行山东沾化支行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侧记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5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