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0字,读完约3分钟
"今年年底后,我的第一头小牛应该出生了。"在甘肃省会宁县平头川镇张嘴村,一个贫困家庭的程晓丽正在给自己饲养的安格斯牛添加饲料。看着五头安格斯牛在它们自己的牛圈里,它们的皮毛又黑又亮,他的喜悦挂在脸上。“这种牛生长快,市场价格比黄牛高得多。我今年靠这些牛来摆脱贫困。”
几个月前,常年在外打工的程晓丽回到了村子。经过与扶贫干部和广大农民反复协商,他决定养牛。程晓丽脱贫的信心来自县政府推出的“牛本本”工业贷款。
“牛本”工业贷款由会宁县政府和中国农业银行白银市分行于2019年1月发起,旨在为会宁县工业发展提供实际、创新的扶贫工业贷款。这两种信贷产品在利率和信贷审批政策上实施了最大的优惠政策: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由已建卡的贫困户执行,未建卡的贫困户贷款基准利率提高10%。在风险分担方面,政府和农民共同出资,引入了保险保障机制。当牛羊死亡时,保险公司补偿损失,这降低了农民和银行的财务风险。
在这种模式下,肉牛养殖户以每头1.6万元的价格引进了北京雄特畜牧公司提供的5头安格斯基础牛。中国农业银行白银市分行利用“牛本”贷款支持4万元,贫困户自筹2万元,地方政府扶贫补助2万元。在育种过程中,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出生的小牛达到屠宰标准后,北京雄特畜牧公司以底价收购,帮助农民抵御市场风险。
“我没有任何手艺。工作收入每年只有2万元。我通常不能照顾我的家人。现在我有政府的政策保证,农行的贷款支持和企业的垫底。只要我不偷懒,我的收入就有保障。”经过慎重计算,程晓丽向中国农业银行白银市分行申请了4万元的工业贷款,加上会宁县政府的2万元扶贫款和他外出打工的积蓄,成了村里第一个饲养安格斯牛的贫困户。前几年,程晓丽在外工作了很长时间,很少有时间照顾家人和农场工作。现在他可以在解决家庭收入问题的同时好好照顾自己的家庭。“养5头牛只是我的开始。等我有了基础,我要扩大农业的规模。”程晓丽对自己的耕作技术充满信心。
平头川镇张嘴村安格斯肉牛工业园区的负责人吴可可笑得合不拢嘴。吴可可养了45头牛,其中25头是他自己养的,其他的牛是他为没有饲养条件但想通过养牛摆脱贫困的农民养的。这种养牛方式被农民形象地称为“养牛所”。“养牛屋”模式是“牛本”品牌产业贷款的另一大特色。贫困户借钱买牛,由规模大、养殖条件好、抗风险能力强的专业农户饲养。养牛的红利属于养牛者,饲养的小牛属于养牛户,风险和收益由养牛户分担。这种模式允许没有条件养牛的贫困家庭参与饲养和扶贫行动,从而降低银行风险。
据张嘴村村干部吴介绍,“牛本”工业贷款项目已被龙头企业收购,养殖、防疫、检疫、防疫等也由专门机构负责。他说:“有了‘牛本本’项目,农民们更加渴望脱贫致富。”
标题:脱贫路上“牛奔奔”甘肃省会宁县产业贷助力农户脱贫致富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5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