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9字,读完约3分钟

据《经济日报》4月3日报道,最近关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讨论很多,市场对RRR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必要性、时机和幅度有不同看法。

作为一种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RRR减息有助于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降低金融机构的资本成本。然而,将RRR减肥法视为一种良药,甚至是唯一的解药,这有点极端。下一步,要继续采取措施,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经济日报刊文:对降准无需过度期待和解读

2018年,央行连续四次有针对性地下调RRR利率。今年1月2日,中国调整了普惠金融的RRR目标削减,并于1月4日实施了全面的RRR削减。上述操作共下调了3.5个百分点,货币政策保持稳定,略有松动。但是,在目前情况下,RRR减幅是合理的。

经济日报刊文:对降准无需过度期待和解读

从宏观角度看,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回到了繁荣和衰退的线上,经济显示出稳定和复苏的迹象,但仍处于下降趋势。下半年,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降低采购经理人指数将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

从基础货币投资来看,近期外汇账户增长疲软,基础货币缺口较大。央行通过降低RRR汇率来对冲基础货币缺口,可能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从具体操作来看,第二季度共到期11855亿元中期贷款,其中3665亿元于4月17日到期。此外,银行进入了纳税期,更多的资金被退回,这可能会通过RRR减免取代到期的多边基金。

此外,最近货币市场的利率已经上升,短期资金也越来越紧。因此,在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后,央行可能会在4月中旬和下旬决定是否下调RRR。RRR全年可能再次下调,以保持合理和充足的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

经济日报刊文:对降准无需过度期待和解读

至于近期a股市场的上涨,主要是由于市场预期的变化和利好政策下信心的反弹,与RRR降息本身没有直接关系。最近,大规模的减税和减费进入实施阶段,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实质性的刺激。与此同时,近期有利的市场信号频繁出现:首先,包括pmi在内的宏观经济数据好于预期;第二,中美贸易磋商继续推进,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第三,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外资证券公司获批,海外资金继续流入。

经济日报刊文:对降准无需过度期待和解读

关于存款准备金率是否会再次下调,央行行长易纲在今年的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然是必要的。在目前的情况下,仍然有一定的空房间,但空房间比往年小。易纲的讲话表明,央行将继续实施RRR降息,但重点是引导和降低市场对RRR降息的预期。

经济日报刊文:对降准无需过度期待和解读

综上所述,空是有可能的,但是没有必要期望和过度解释RRR。展望第二季度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利率市场化改革,这比RRR降息本身更重要。当前最重要的是激发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服务实体经济的动力和能力,有效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建立真正有效的尽职豁免和容错纠错机制,消除货币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即服务实体经济的基层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担忧和压力已从“拒贷”转向“怕贷”转向“肯贷”和“敢贷”;充分利用金融技术等手段改善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经济日报刊文:对降准无需过度期待和解读

从根本上说,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货币市场利率与存贷款利率的“融合”,条件成熟时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加快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市场化和法治化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经济日报刊文:对降准无需过度期待和解读

(原标题是“不需要期待和解释RRR”)

标题:经济日报刊文:对降准无需过度期待和解读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5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