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0字,读完约3分钟
基于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现实创造的仿真系统和环境为许多行业的转型升级开辟了新的突破口。
中国也将虚拟现实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大力发展虚拟现实产业基地,为更多产业创造发展机遇-
“到2020年,中国的虚拟现实产业链基本健全。到2025年,中国虚拟现实产业的整体实力将进入世界前列,掌握虚拟现实的关键核心专利和标准,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虚拟现实骨干企业。”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消费电子处处长曲晓杰在青岛介绍了中国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目标。
基于这一目标,MIIT提出虚拟现实产业的重点任务是:突破核心技术,丰富产品有效供给,推动重点产业应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标准规范体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尤其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虚拟现实相关基础理论、共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坚持整机驱动和系统牵引,重点关注虚拟现实建模、显示、传感和交互等重要环节,强化动态环境建模、实时三维图形生成、多数据处理、实时运动捕捉、实时定位跟踪、快速渲染处理等关键技术。虚拟现实视觉图形处理器、物理计算处理器、高性能传感处理器和新型近眼显示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瞿小杰说。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安辉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发达国家虚拟现实产业的资本和市场非常活跃,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都出台了鼓励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政策。近年来,对虚拟现实产业的投资一直在飙升,刺激了产业链的快速形成。
“中国也将虚拟现实产业视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特别是许多产业的应用,这正成为中国虚拟现实产业的引爆点。”安慧告诉记者,虚拟现实已经在中国的制造业、教育、医疗、文化艺术、娱乐电影、商业、旅游等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制造业中,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初步应用于飞机、汽车、船舶等大型设备的制造,并全面提升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例如,在R&D的过程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展示产品的三维外观,使R&D人员可以全方位构思产品的形状、结构、模具和零件配置及使用方案。
据悉,中国许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虚拟现实产业基地,成都、贵阳、长沙等地分别出台了产业政策。如青岛积极打造以崂山区为中心的“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崂山区出台了“12项虚拟现实产业政策”和“22项新人才政策”等政策,鼓励企业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引进和集聚虚拟现实领域高端科研机构、人才团队和产业项目,促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崂山区已经引进了山东大学青岛虚拟现实研究所、北航大学戈尔虚拟现实研究所等11家高端R&D虚拟现实机构,占国内同类R&D机构的70%以上。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十多个虚拟现实产业基地,青岛的虚拟现实/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都的中国西部虚拟现实产业园、深圳的虚拟现实制造商孵化器基地和合肥的虚拟现实城都已初具规模。”这为中国虚拟现实产业到2025年实现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安慧说。(经济日报记者刘成)
标题:虚拟现实迎发展 哪些行业可受益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5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