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48字,读完约2分钟

近日,财政部有关机构发布了调整商誉会计处理方法的最新建议。根据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网站1月4日发布的信息,最近财政部会计司在会计准则咨询论坛上征求了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对商誉及其减值问题文件的意见,咨询委员会大部分成员同意将购买商誉的账面价值减记为零,作为消耗企业合并收益的商誉后续会计处理方法。

商誉减值或改摊销 A股并购逻辑面临重塑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1月8日的报告,简而言之,财政部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支持商誉的摊销,而不是现有的商誉减值测试。如果商誉处理改为摊销,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年度净利润。

有业内人士认为,自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商誉已通过减值测试逐年摊销计提减值准备。随着2014年至2016年M&Aa股市场的飙升,2017年和2018年出现了业绩变现风险。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商誉减值和摊销的研究越来越多,尤其是2018年。然而,财政部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的最新声明是来自权威部门的罕见声音,这也不排除是中国会计准则修订的趋势。

商誉减值或改摊销 A股并购逻辑面临重塑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2070多家a股上市公司拥有商誉,总商誉约为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4%。

其中,约160家公司的商誉占净资产的50%以上,21家公司超过100%。此外,乐视、st龙力等公司净资产为负,但商誉高达数亿元。就行业分布而言,商誉规模最大的前三大行业是媒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相应的商誉规模超过1000亿元。2017年,tmt、医药和生物产业的商誉减值规模较大。

商誉减值或改摊销 A股并购逻辑面临重塑

值得一提的是,财政部咨询的专家意见与2018年底中国证监会加强商誉监管是一致的。2018年11月16日,中国证监会会计部发布了《第8号商誉减值会计监管风险警示》,旨在揭示商誉后续计量中的会计监管风险,加强商誉减值会计监管。

商誉减值或改摊销 A股并购逻辑面临重塑

另据统计,目前两市已有50多家公司在2018年度业绩预测中提到商誉减值风险,并将进行减值测试。其中,韦陀信息、千禧科技、GCL集成预测2018年商誉减值将超过4亿元。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些公司主要分布在媒体、电气设备以及医疗和生物行业。

标题:商誉减值或改摊销 A股并购逻辑面临重塑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4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