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2字,读完约3分钟
一些网络装修平台利用“装修贷款”来存放资金,并迅速扩张。然而,由于操作不规范,随之而来的风险已经浮出水面
近日,上海一家主要从事“装修贷款”业务的互联网装修平台优宿破产,数以千计的业主装修资金被一扫而空。其中,许多消费者通过该平台向银行申请“装修贷款”,涉及金额估计达数亿元。许多顾客说:“房子已经装修了一半,变成了半工半读的项目。装修队正在向银行讨债还贷,真是惨不忍睹。”。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甄新伟表示,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装修贷款”的初衷是好的。互联网装修平台整合了装修业主、装修公司和银行的资源,可以获得装修公司的佣金和代管账户的存款收入;装修公司获得了更多的装修商机,在互联网平台的统一管理下可以更加规范;装修业主低价使用银行装修贷款,缓解了装修资金压力;银行增加了个人装修贷款。然而,由于互联网装修平台的不规范运营和管理以及盲目扩张,导致其关闭和出走,引发了诸多问题。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信息,2018年上半年,网络装饰公司“出走”造成的财产损失成为十大投诉热点之一。“2018年,各种涉及‘装修贷款’的投诉激增。消费金融本身是好的,但如果操作不规范,就会放大风险,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唐建生说。
针对如何做好消费金融工作,防范风险,邮政储蓄海南省分行高级总监梁磊表示,要做好消费金融工作,银行需要从制度和人员两个方面防范和控制违法案件,进一步完善真实性验证问责管理机制,防止虚假管理和虚假交易。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防范消费金融风险。
甄新伟认为,要有效化解“装修贷款”风险,银行应加强对装修贷款额度和使用的控制,确保贷款额度、装修业主的信用状况与装修实际需求合理匹配,确保资金实际使用不变。同时,金融监管部门要及时关注类似互联网装修平台的“装修贷款”现象,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鼓励创新,但对风险较大的点也要提前出台相关措施。
湖南日月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戴曙光律师表示,不仅优宿等类似平台的非法运营给消费者带来了风险,消费者对自身信用缺乏关注也是主要的潜在风险之一。未经消费者授权,非法装修平台不能将消费者账户中的贷款转移到其他账户。由于非法装修平台可以转移消费者的贷款,所以必须得到消费者的授权。“金融消费者必须在授权管理方面做好工作,他们不能轻易获得外部授权。银行卡的密码账户不容易对外公布。必须进行无限制的外部授权,特别是对第三方控制的资金的授权。”戴曙光说道。(经济日报记者蒋鹏)
标题:小心,“装修贷”套路有点多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4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