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4字,读完约2分钟
河北省石家庄市不仅是一座“火车城”,也是中国第一家人民银行,位于石家庄市中华北街11号。这座蓝灰色的两层建筑与其周围的摩天大楼形成鲜明对比。1948年,第一套人民币在这里诞生。
8月3日,江南大学“行走华夏”实践研究小组参观了“小灰楼”,门前矗立着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行长董和南的铜像。走进大厅,一个铜台历记录着中国人民银行和人民币的诞生。在建筑的左侧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遗址纪念馆,它恢复了中国人民银行原来的办公环境,简单的办公设施似乎将团队成员带回了那个时代。根据博物馆内的图片和文字,成员们了解到,1947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连续胜利,各大解放区成为一体,但各解放区的银行各自为政,分散管理,严重影响了解放战争的需要,给当时的人民生活带来了不便。因此,中共中央决定立即着手建立统一的银行,发行统一的货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同一天,第一套人民币以崭新的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小灰屋”还展示了第一套至第五套人民币。这一变化不仅是人民币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缩影。这五套人民币的发行也完善了中国的货币体系,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币不断走向国际化,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小灰屋”是新中国金融业刚刚起步的历史最好见证。
(团队成员进行随机街道访问)
“行走中国”研究小组的成员有幸在街头采访中采访了在税务局工作的袁先生。他简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税收的变化。小组成员了解到,改革开放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单一公有制体制下,税收不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当时,中国只有10种税种,如工商税和关税,税收占中国财政收入不到50%。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国内外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充分发挥税收政策调节经济和财政收入的作用,中国不断改革和完善税制。如多次改革个人所得税、逐步取消农业税、改革增值税等。
通过访问和采访,团队成员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了更直观的了解。经济稳步发展的背后是纳税人对他们幸福和便利的赞美。中国经济,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再次航行,在辉煌中再次航行,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关于人民更美好生活的愿景。(照片由江南大学提供)
责任:张洋
标题:从“小灰屋”看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3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