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3字,读完约5分钟
9月21日,以“苏作田,扎根吴中”为主题的2019苏州创作高峰论坛暨长三角友好城市青年手工艺发展大会开幕。此次峰会依托苏州市吴中区深厚的文化资源,聚焦新常态下苏制作品与创意的融合与交流,展示了近年来吴中区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传承轨迹和发展前景。
在“苏创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苏州吴中区表彰了省本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省内第一批紫金文昌人才、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和第二届“苏州匠师”。第一批“苏创作人才载体”获奖,“苏创作爆炸十大”和文化产业政策出台,苏工艺品在吴中区博物馆的捐赠活动和故宫的宫灯交接仪式开展,峰会还启动了长三角青年工匠发展联盟的成立,并推出了第一个长三角青年工匠实践基地(江苏)。
峰会同时还举办了2019吴中文化创意市场、“吴中触手可及”浦东机场体验中心专题展、青年工艺品文化创意展、诗情大运河”全国油画展、2019苏匠师生活艺术展、长三角友好城市绿色匠师发展大会、苏创意设计大奖赛、2019吴中区传统技艺大赛、传统工艺青年论坛、参观“108工匠”等活动。 吴中各区、镇、街道单独或与文化创意企业、行业协会、技术人才联合举办分会场活动。
苏州吴中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促进苏州构图和创作技术的发展是吴中区继承和发扬“吴文化”的重要举措。目前,吴中区拥有147名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13部作品入选中国民间文学艺术最高奖项“山花奖”,居全国各区县之首;目前有5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包括三个国家级项目,如世界级项目香山传统建筑技艺、鹿志水乡女装、广府核雕、碧螺春制作技艺。各类非遗项目继承了吴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吴文化的文化特色,是吴中区宝贵的文化财富。
打造品牌,努力成为振兴苏联传统工艺的“旗手”。自2016年起,人才工作“双面绣”品牌被提出,着力打造科技与工艺并重的人才,提升地方工艺文化与领军人才同等水平,打造“苏创作高峰论坛”平台,提出“苏作田,扎根吴中”文化品牌,将工艺人才发展纳入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率先在苏州升起振兴苏的旗帜。通过与欧美校友会、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等部委和高校的合作,吸引国内外传统艺术研究专家、文学评论家、非基因传承人、设计师和文化创意企业来吴中参观,并与吴中工艺文化人才对接,形成振兴传统工艺的“吴中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将力争把苏创创高峰作为一年一度的工艺美术人才盛会,成为全省一流的具有国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工艺美术人才交流平台。建立全媒体宣传矩阵,规范和加强吴中工艺品在各媒体的“曝光率”和“出镜率”。
创新政策做好鼓手提升苏佐本土人才。区出台了《吴中市人才20项新政策》,明确文化人才为重点支持的五类人才之一,制定了苏州市文化人才专项支持措施,鼓励工艺美术积极参与文化项目竞标,并给予20-50万元项目支持;鼓励工艺美术和创意作品及人才加强对外交流,对展示苏联统一标志的给予8万元以下的补贴;鼓励工艺美术创作人才提高自身素质,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并给予200-100万元的奖励;鼓励全国各工艺美术院校在吴举办各类学术会议,并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资助;鼓励高校在吴建立实训基地,对进入文创企业或大师工作室的学生,每月给予600-3000元的生活补贴;鼓励各类文化创意载体引进和培养工艺美术人才。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鼓励各部门、各部门和社会团体举办各种工艺美术交流活动,并对重要来宾给予一定的组织奖励和差旅费补助。建立文化体育产业扶持发展引导资金1500万元,重点支持工艺美术产业和其他优势产业的文化产业项目、产品和文化集聚区。对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市级以上宣传文化人才以及其他重点地方工艺美术人才,我们将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并提供体检,以提高人才保障服务水平。
打造平台,成为苏发展和创产业的“推手”。搭建产业集聚平台,筹集上亿元,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舟山核雕村”、广府“工艺特色镇”、榆社农民书画市场等项目。积极支持文化创新空的发展,对已确立的文化创新空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支持。搭建互联网加平台,加快本地区工艺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引进“东家”等专业电子商务平台资源,为传统工艺品插上互联网“翅膀”。搭建资本嫁接平台,通过“互联网+艺术+金融”的模式,推动资本与手工艺的嫁接,开辟新的发展方向。
苏州市吴中区围绕“农村振兴战略”,以继承和发展为基本理念,以发展苏佐传统工艺产业和传统工艺人才为出发点,通过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吸引产业人才、积极搭建企业平台等方式,努力振兴传统工艺、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弘扬以苏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工艺精神和农村。(文本/王洪胜)
编辑:张洋
标题:江苏省苏州吴中市举办2019年苏创作高峰论坛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