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8字,读完约5分钟
9月25日,7架飞机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起飞,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仅在四年时间里,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就拔地而起。这个伟大的工程创造了世界工程建设的新记录,成为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机场正式运营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建设者在新时代的默默奉献。在这些建筑工人中,有一群鲜为人知的特殊工人,他们比鸟起得早,睡得晚。它们在机场并不耀眼,但它们是每一次航班安全起飞和降落的“守护者”。
四年后回国的村民
辛晓芳,2019年26岁,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在大兴机场从事驱鸟工作。见证大兴机场的顺利建成和通航对她来说意义重大。
四年前,大兴区雨花镇和礼县镇的2万多名村民离开了家园,辛晓方作为2万多名村民之一,被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取代。在周转房住了三年后,2018年11月,辛晓芳搬进了安置房,开始了新的生活。同时,她还通过了大兴机场的招聘,并正式落户大兴机场,成为一名“驱鸟员”。
在过去的四年里,她经历了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现在,对辛晓芳来说,这是一个久别重逢的时刻,也是他重返故土、投身大兴机场建设的新开始。
鸟类就像“贝壳”,驱使鸟类斗智斗勇
在大兴机场工作之前,辛晓芳曾担任鸽病防控官员,也做过动物药物试验工作。“在我来之前,我认为驱赶鸟类很有趣。来到这里后,我发现驾驶鸟类与我想象的不同。”辛晓芳说。“驱鸟工作是为了尽可能地防止鸟类进入机场并与飞机相撞。”
鸟撞是威胁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科学计算,当一只重500克的鸟与一架时速370公里的飞机相撞时,会产生高达3吨的冲击力,比飞机设计标准高2-3倍,就像一个“炮弹”击中一架飞机。辛晓芳和他的同事们的日常工作是与各种鸟类战斗,防止鸟类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
驱鸟员的主要工作是在停机坪和跑道上驾驶驱鸟员。一旦发现鸟的情况,他应该立即下车,用激光驱鸟器把他赶走。飞行区配有全向声波驱鸟器、定向声波驱鸟器、风轮、挡鸟网和其他设备,可在听觉和视觉上驱赶鸟类离开飞行区辛晓芳介绍,“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驱鸟,都不会伤害鸟类。”
除了驱鸟之外,还需要记录鸟类的种类、飞行、迁徙等相关信息,检查和维护沿途的驱鸟设备,有时还要营救不幸“被抓”的鸟类。"现在的驱鸟主要是以生态环境管理为主,辅之以驱赶."辛晓芳说:“停机坪附近种植的草是不产草籽的草,这降低了鸟类从食物来源进入机场飞行区的可能性。”
在烈日下巡逻,考虑除草和除冰
“驱鸟器”的户外工作是一整天。辛晓芳说:“最难的是夏天。太阳出来后,开着鸟的汽车就像一艘大轮船,人们都在里面出汗。”即使地面温度已经达到近60摄氏度的高温,我们也应该继续在跑道上巡逻,抵御烈日。
除了“驱鸟”,辛晓芳和他的同事还每天检查植被生长。如果草长得太高,它会挡住跑道上的指示灯和标志。因此,“驱鸟器”也负责一些人工割草工作。滚动区域的割草工作只能在夜间航班停止后进行。从凌晨2点到5点,其他人都睡得很香,驱鸟器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作。
只要飞机还在运行,你就一刻也不能放松
驱鸟工作一刻也不能停止。早上五点,在第一架飞机起飞之前,驱鸟行动将开始。在大兴机场正式投入运营之前,辛晓芳和他的同事们从未懈怠过。
目前,大兴机场有30个驱鸟器。由于飞行区域面积大,用驱鸟器在跑道上巡逻需要半个小时。一天下来,驱鸟器的里程接近160公里。辛晓芳知道10公里长的跑道的哪个角落有驱鸟器,有多少个风轮和草的哪个位置需要修理。
“每天在同一条线上做同样的事情有时会让我感到无聊。然而,当我看到飞机安全起飞和降落时,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谈到驾鸟,辛晓芳说:“一架中型飞机可以载大约300名乘客。也就是说,每次我保证飞机安全起飞和降落时,我都能保证300多名乘客的安全。我觉得我的使命感特别强。”
日复一日,鸟驾终于迎来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顺利通航。辛晓芳非常兴奋。“我很幸运能亲自参与我的家乡和新中国的建设。这是我生命中的骄傲和荣耀。”
根据规划,到2021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日均飞行量将达到1050架次,基本实现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的目标,驱鸟是保护成千上万旅客生命不可或缺的艰巨任务。
每一趟航班都能正常起飞并安全抵达是机场工作人员的共同愿望。“我们从事的工作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一遍又一遍地完成简单的事情并不容易,”辛晓芳说。"测试刚刚开始。"
辛晓芳只是众多机场人员中的一员,他们清晨坚守岗位,深夜巡视机场周边,常年出没于“冬冷夏热”的飞行区域。年轻人没有耀眼的成就和感人的壮举,但他们只是满足普通岗位的需要,坚持多年,把青春献给蓝天。(照片由辛晓芳提供)
编辑:张洋
标题:大兴机场的“神秘职业”――驱鸟器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3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