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2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美国宣布将提高进口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这也给汽车工业带来了“大麻烦”。分析师指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推高整个产业链的成本,而增加的成本很可能最终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每年3月初,是中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的高峰期,同时汽车企业的公关团队也很忙。
每十辆车召回一辆车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产销量接近3000万辆。中国正逐步从一个汽车大国变成一个汽车强国。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问题和弊端逐渐显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断受到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的侵害。维护汽车消费权益已经成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自2004年中国实施缺陷汽车召回制度以来,共实施汽车召回1548起,召回缺陷汽车5673.8万辆。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缺陷汽车召回数量迅速增加,缺陷汽车召回数量年同比增长50%以上,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报告,2017年,中国主要汽车制造商召回了251辆存在隐患的汽车,召回了2004.8万辆缺陷汽车,同比增长77%。这是汽车召回数量连续第四年创新高,也是中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数量首次超过每年2000万辆。
根据2017年底中国2.17亿辆汽车的计算,每10辆汽车中就有一辆需要召回。
然而,缺陷产品召回数量的大幅增加并不意味着国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体系已经完善,原始设备制造商和经销商可以主动选择召回,为消费者造福。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17年发布的召回公告,《国际金融新闻》记者发现,由国家质检总局缺陷调查引发的汽车召回有58起,召回缺陷汽车1358万辆,约占当年汽车召回总数的70%。
应该加强消费者保护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少有制造商愿意自愿召回问题车辆,这往往要求制造商支付更多的成本。例如,今年年初东风本田cr-v“发动机滑油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东风本田先是接到消费者投诉,否认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随后迫于媒体和网络舆论压力,宣布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
此外,一位福特车主曾向《国际金融新闻》记者表示,长安福特2015年生产的一些翼虎车型存在“啃轮胎”的问题,车主至今未能解决。
该律师事务所的人告诉《国际金融新闻》,维护汽车消费权益的行为主要包括汽车质量问题、售后服务问题、汽车销售合同等。其中,合同纠纷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汽车质量问题是投诉和纠纷最多的问题,这取决于主机厂的技术和工艺;售后服务贯穿于汽车消费的整个生命周期,相应的服务企业也是五花八门,问题层出不穷。
2017年,因安全气囊和安全带问题导致的召回数量最多,涉及车辆1063.8万辆,占召回总数的53.1%,主要受高田安全气囊质量问题影响。
仅在2017年,就有29家汽车公司因高田安全气囊问题在中国市场被召回,其中36起召回涉及987万辆汽车。
也有一些厂家大规模召回问题车,很多车主对厂家给出的解决方案不满意,但实际权益得不到保障。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存在着识别和证明困难等问题,消费者很难仅凭个人力量与原始设备制造商和经销商进行博弈。
对消费者来说,希望“3月15日”不是一个特定的日子,而是一个可以阻吓制造商实际解决问题的招牌,真正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标题:中国车市发展的AB面 消费者权益保护须加强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