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76字,读完约5分钟
“虽然2016年东盟接受中国投资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断完善与南海合作日益成为大势所趋的大环境下,这与东盟国家的市场规模、发展潜力、关税优势以及各国的不同有关。发展需要和资源禀赋,东盟承接中国产业投资的前景仍然值得期待。”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指出。
平安证券宏观研究集团编制的“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报告详细分析了东盟国家吸引中国投资的特点。
东盟市场很有吸引力
平安证券报道称,虽然东盟成员国中没有综合实力超强的大国,但从整体上看,东盟经济的增长前景和对外资的吸引力确实相当可观。东盟的总人口仅次于中国和印度,在新兴经济体中排名第三;与此同时,尽管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如中国、俄罗斯和南美,但却是印度的两倍多;此外,东盟还拥有广阔的陆地和海域。所有这些都显示了东盟巨大的市场规模。考虑到东盟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两个发达国家、四个发达国家和四个相对落后国家形成了一定的“2+4+4”梯度。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类产业都可以在东盟找到自己的发展机遇和机遇。加上东盟丰富的资源禀赋,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与其他外资来源相比,中国在东盟的投资规模增长更快。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工业资本的快速积累,工业资本的海外投资需求持续扩大;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力推进,产业资本投资东盟后,关税壁垒大幅降低,进口国内相关原材料成本大幅下降,投资发展迅速。
土地和劳动力优势
平安证券报道称,除了东盟的市场规模和潜力之外,它还具有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正好可以弥补近年来中国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给企业成本方面带来的压力,使东盟成为承接中国产业的理想场所。
考虑到中国经济正在从数量向质量转变,一些附加值低、技术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有更大的动力“走出去”,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为这些产业创造了理想的条件。
发展差异的多样化
与欧盟相比,东盟国家的发展水平明显不同,包括新加坡、文莱等发达国家,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以及老挝、柬埔寨等相对落后的国家。十个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差异很大,不同的行业需要重点发展。此外,东盟10国大多没有广阔的领土,其资源禀赋有自己的特点,可以与中国、印度等周边国家形成更好的资源互补。资源和产业分布的不均衡为中国产业向东盟“走出去”创造了多样化的机会。
从产业布局来看,新加坡以服务业为主,其年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以上,服务业主要是批发零售、商业服务和金融保险。文莱也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发达国家,也是东盟唯一一个制造业年产值超过一半的成员国。其制造业主要与油气能源和建筑材料有关。菲律宾、泰国和马来西亚的产业结构相似,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约为1:3:6。其他五国服务业产值比重较低,其中印尼、越南和老挝经济结构相似,第二产业产值明显高于第一产业,而缅甸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差异不大。
可以利用区域关税优势
除了巨大的潜在市场、独特的资源禀赋、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及多样化的发展机会之外,东盟还吸引了中国的工业。此外,东盟与许多国家之间的关税优惠也是一些产业转移的主要动机。
目前,东盟接近完全零关税,只有少数敏感商品需要纳税;尽管中国与东盟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对大多数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产品覆盖面上仍有一定差距。
作为中国商品的主要进口国,欧、美、日等经济体的市场利用“双反向”调查和反倾销、反补贴税人为地设置贸易壁垒,对中国相关企业的绩效造成了反复冲击。与此同时,欧洲、美国和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宣布,从2016年底至2017年,它们将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由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产品涉嫌倾销或补贴,它们可以向替代国查询,这也导致中国出口商的关税税率更高、更频繁的“双反向”调查和附加税。考虑到东盟六国已具备发达国家普遍认可的市场经济地位,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也开始了市场化进程,而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对来自相对落后国家的进口商品有较大的关税优惠政策,因此东盟十国在对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出口中,与中国相比具有关税减免优势。
与此同时,东盟先后与日本和韩国建立了贸易合作平台。东盟-韩国自由贸易区和东盟-日本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大大降低了东盟对日本和韩国出口的关税成本。考虑到日本和韩国进口超过10%的中国商品,而中国-日本-韩国自由贸易区仍在谈判中,东盟在对日本和韩国出口方面的关税优势对一些中国产业也颇具吸引力。
总体而言,无论是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还是东盟、印度、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东盟相对于中国的关税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这将促使以出口和外资为主的中国产业加大东盟的布局。此外,随着全球贸易摩擦的加剧和贸易战爆发的可能性显著增加,东盟的关税优势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标题:中国产业投资潮涌东南亚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