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7字,读完约4分钟
根据央行最近发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2017年底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67.7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去年年底低3.1个百分点。
专家指出,这表明m2同比增速已降至统计指数产生以来的最低值。其中,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率下降导致的居民储蓄下降应引起重视。一方面,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实现经济去杠杆化,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什么家庭储蓄下降了?
根据央行报告,去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51万亿元,同比减少1.36万亿元。从人民币存款部门分布来看,居民存款同比增长5649亿元。从长远来看,随着去杠杆化的深化和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的进一步发展,m2增速低于过去可能成为常态。
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任尹剑锋公开表示,广义货币8.2%的同比增长率意味着广义货币价值已跌至历史低点,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的增速均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家庭储蓄的减少不是因为购买了股票、债券和理财产品。”
盘古智库学者、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孟良在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进一步解释说:“如果居民购买股票,居民存款将转化为企业存款,但根据央行的数据,企业存款也呈下降趋势。此外,自去年以来,在强有力的监管背景下,余额宝等货币资金受到了明显限制,其对家庭储蓄下降的影响有限。"
那么老百姓的钱去了哪里?存款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在业内人士看来,人口结构的变化被认为是居民储蓄下降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中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近1800万。孟良指出,在老龄化趋势下,劳动力的下降将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储蓄的下降,而家庭赡养负担的增加也将减少居民的储蓄量。
此外,近年来,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的储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前副院长李阳在一次公开讲话中提到,家庭储蓄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率从2011年的13%左右降至2017年的8%左右。
与此同时,居民贷款继续增加。据央行报告显示,从人民币贷款部门分布来看,居民贷款增速继续保持高位,2017年底达到21.4%,非住房消费贷款大幅增长,年均增长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万亿元。“在收入增长下降的背景下,再加上抵押贷款等各种贷款的回报,家庭储蓄呈现负增长。”孟良说。
它可能会促进经济的加速转型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滨表示,高家庭储蓄率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并为投资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他写道,高储蓄率意味着整个金融业可以享受丰富而廉价的资本来源,而随着居民储蓄的下降,金融业在资本来源和资本运用上都将面临挑战。
存款在下降,贷款却在增加。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2017年贷款额继续稳步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底,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5.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增加13.6万亿元,增加8432亿元。
在这方面,孟良认为,这一趋势可能会导致融资成本增加,这必然会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从根本上说,要加快供给结构改革,优化资金配置,这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央行在报告中还指出,从2017年的实践来看,虽然广义货币增速有所下降,但贷款和社会融资总量仍保持快速增长。从长期来看,随着经济结构的逐步优化,较低的货币增长率仍能支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有利于宏观层面的去杠杆化。
标题:老百姓的钱都去哪儿了?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