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0字,读完约4分钟
1967年发表的《曼谷宣言》宣布东盟成立。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东盟已经从最初的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五国联盟发展到现在的十国联盟。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共同体基本建成。内部一体化和外部合作相互促进,成为东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东盟建立之初,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被加入了前东盟。此后,随着文莱、越南等国的加入,东盟一直在扩大。与此同时,一体化进程继续推进。2003年10月,第九届东盟首脑会议确立了在2020年建立东盟共同体的目标,确立了东盟共同体的三大支柱,即“东盟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国家间的合作,东盟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随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舞台上频频发声,并先后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交流平台,包括东盟峰会、东盟地区论坛、亚欧会议、东亚-拉美合作交流论坛等。由rcep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涵盖16个国家的区域贸易合作组织,其中包括10个东盟国家、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韩国和新西兰。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tpp后,rcep在亚太地区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经过半个多世纪东盟一体化的不懈努力,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随着内外的相互促进,东盟经济得到了明显的提振。经济增长率明显领先于全球总体水平;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几乎翻了一番。柬埔寨在1999年加入东盟形成10国联盟之初,东盟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仅占1.73%,2016年为3.3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1000多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4000多美元,达到中等收入水平。
从内部结构来看,虽然以前国家间的发展差距依然存在,但与东盟成立之初相比,差距明显缩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的国家经济增长较慢,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的国家经济增长较快。数据显示,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印度尼西亚是国内生产总值最低的老挝的96.3倍。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印度尼西亚仅为国内生产总值最低的老挝的81.8倍,国内生产总值规模差距缩小;1999年,新加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缅甸的102倍以上,2016年,新加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最低国家柬埔寨的41.7倍,差距显著缩小。可以看出,东盟经济一体化在缩小国家间经济差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人口来看,印度尼西亚有明显的优势,而菲律宾、越南和泰国人口较多,而新加坡、文莱和老挝人口明显较少。新加坡、文莱和马来西亚的城市化水平较高,而柬埔寨、越南和缅甸的城市化水平较低。老挝和柬埔寨的成人识字率显然很低。每个国家的劳动力规模与人口规模基本相同,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的劳动力参与率较低。
就土地和资源而言,印度尼西亚排名第一,缅甸和泰国排名前三,文莱和新加坡面积最小。马六甲海峡是位于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所在的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黄金水道”,连接印度洋和南海;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马来西亚的锡矿、菲律宾的铜、金和镍矿、越南的铁和钛铁矿、泰国和缅甸的锑矿以及印度尼西亚的银、锡、铜、金和镍矿也很丰富。此外,湿润的热带季风气候带来了丰富的经济作物,如橡胶(泰国)、油棕(马来西亚)、椰子(菲律宾)和香蕉大麻(菲律宾)以及水稻(泰国、缅甸、越南等)。)到东盟。此外,由于热带雨林分布在马来半岛,马来西亚也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东盟国家的矿产资源种类虽然不全,但可以很好地相互补充。
标题:东盟一体化走过50年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719.html